地点:纳溪区五顶山小庙山门外古树种类:黄葛树树龄:约370年(据2018年测定)
地点:江阳区蓝田未来锦城小区内古树种类:黄葛树树龄:约360年(据2018年测定)
地点:龙马潭区原罗汉场老渡口古树种类:黄葛树树龄:约330年(据2018年测定)
据泸州市风景园林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泸州主城区(不含张坝公园)现有300年以上古树6株,均为生命力顽强的黄葛树。
泸州市园林绿化科研中心主任詹波告诉记者,黄葛树寿命很长,一般栽种在寺庙等公众场合,家庭院落是不栽种的。旧时西南一带农村有为了保佑家中小孩无病无灾、长命百岁,拜老黄葛树当“保保”的习俗,这也使老黄葛树能得到较好保护。
泸州这6株老黄葛树,经历了300多年的风雨,会有什么样的故事,现在的状况如何呢?近日,记者对这几位“老人”进行了走访。◎ 川江都市报记者 彭方均 摄影报道
古渡三耆见证罗汉场古渡口沧桑变化
1
说起罗汉场,不少老泸州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因渡口而兴的场镇。在长江泸州段,若从泸州馆驿嘴沿长江顺流而下,只需走5公里水路就可抵达。
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泸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董代富曾在《古渡罗汉场》中写道,罗汉场渡口始于清代初期,通过长江水运,与特兴、新溪子、新路、兆雅、泰安、黄舣、弥陀连接。解放后直到罗小公路通车后,渡口才停运。
董代富告诉记者,罗汉场渡口大约持续了285年,经历了渡口的兴建、繁荣、扩建、萧条、没落、消失的过程。
据园林部门提供的数据,三株屹立在罗汉场老渡口边的黄葛树,树龄大约在330年左右。如此说来,在古渡口边石阶旁的这三位“老人”,从头至尾见证了罗汉场古渡口的沧桑变化。
如今的罗汉场居民们都已经搬走,整个区域进行拆迁,昔日繁华的场镇上,只有稀稀拉拉来往的人和拆迁后剩下的废墟。从古渡口望出去,高高耸立的长江二桥桥墩清晰可见。
古渡口的三株黄葛树相隔不远,如今都发出了新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因为位于长江边,长期处于相对自然的生态环境中,长势良好。成群结队的小鸟在树冠上来回飞翔,叽叽喳喳,十分热闹。
罗玉群今年66岁,她原来的家就在离最大的一株黄葛树不到20米的地方。如今老房拆了,她仍旧舍不得离开这里,她在原来老房子的地方开了土,种上菜。
“我是在这里出生的。那块青石板就是我家洗衣服的桥桥儿。我小时候罗汉场热闹得很,赶船的人夏天都坐在这几棵黄葛树下乘凉,凉快得很。”罗玉群说,现在她几乎每天都回到这里忙一阵,看到这些树就能想起过去的时光。
不久前,泸州市政府在这里立了古树保护碑,上面写着“古渡三耆”,三株古树也被安上了避雷针,并修建了围栏。“罗汉场剩下的就是这些古树了,以后桥通了,听说要在这里建公园,把这些树保护起来,那我们又可以回来耍了。”罗玉群说。
种菜之余,只要看到有人来看这几株黄葛树,罗玉群都会让人认石碑上的“耆”(qí )字。“好多人都认不到,我就跟他们说,我也认不到,我猜是老者儿的意思。”罗玉群说完,开心地笑起来。
不久的将来,长江二桥将成为连接罗汉和茜草的快速通道,而这一切,“古渡三耆”也会见证。
为保护古树多次调整修建方案 如今成小区居民“乐园”
2
说起位于蓝田未来锦城小区的这位“老人”,首先需要回顾一下蓝田坝,这个曾经繁华的水陆码头的历史。
据清朝乾隆年、嘉庆年重修的《直隶泸州志》记载,明朝初年,蓝田坝叫永兴场,是宋朝朝廷在泸南设草市中的67个集市之一,是蜀南、黔北、滇东一带最大的粮食、竹木、山货、土特产、耕牛的市场,也是滇云马帮、商队在泸州贸易的中心。
古老的永兴场就在牛市坎、黄桷坪的东大路石坡上,在几株百年黄桷树(黄葛树)下,几家店铺、十几户人家,做点茶水、小吃、草鞋生意,为贩夫走卒提供过往方便。
“黄桷坪、黄桷路这些名字,都是因为有这棵大黄葛树。”江阳区未来锦城小区项目主管刘红兵告诉记者,当年未来锦城开发商为了保护这棵黄葛树,多次调整设计方案,尽力保持原始地貌依山而建,就是为了给古树留下优良的生存环境。
未来锦城小区因为古树曾多次调整设计方案,这个说法记者从泸州市住建部门得到了证实。
“6株300年以上的古树中,未来锦城这株是保护得最好的。”詹波告诉记者,这株古树树高18米,树冠的幅度达到了20米左右。
如今,这株位于未来锦城2号楼和3号楼之间的古树,筑起了高高的花池,但丝毫不影响小区居民们投入它的“怀抱”。刘红兵告诉记者,夏天住户们都喜欢在树下乘凉。
记者看到,有不少住户带着孩子在树下玩耍,孩子们在树下奔跑、滑滑板车、唱歌嬉闹,享受着这株古树带给他们的快乐。
“过阵子该给它打药了。”刘红兵说,物业很重视这株古树,什么时候该做什么都是按照园林部门的要求进行,因为“它的确让小区变得更美了”。
曾在山门外烟火熏燎 如今亟待保护
3
据园林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在纳溪区五顶山上的两株黄葛树树龄都在370年左右,比其他四株古树更“年长”。但这两位“老人”却因为在小庙山门的左右两侧,长期受到祭祀焚香的侵扰,加上缺乏有力管护,长势较弱,其中一株还有被焚烧过的痕迹,两株古树都亟待保护。
如今的五顶山已经建成了江南生态公园,而五顶山下,不少因新冠肺炎疫情停工的建筑工地也已复工,一片热闹的景象。开车沿着盘山公路往上,仔细搜索,在青山之上,两株古树挺拔的身影还是那么夺目。可真正等到下车后,走在山路上,却一下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这两株古树了。
一位村民经过,热心地给记者指路,在经过了一段比较狭小的石板路后,两株古树才近在眼前。相传这两株古树于唐朝修建小庙山门时就已经存在,记者从纳溪区永宁街道办事处了解到,当年的小庙如今早已被关闭了,但偶尔仍有信徒赶到此处进行祭拜。
记者在现场看到,两株古树的树下,仍有燃烧后的蜡烛,土层破坏较为严重。据园林部门专业人士介绍,山门左侧一株立地土层较薄,树体部分受损,相较其他古树情况较差,严格来说需要复壮。
新闻推荐
□谢炯2020年4月4日星期六“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荒地上长出丁香,回忆与欲望混杂,春雨滋润着干枯的树根。”诗人T.S....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