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程茂枝 实习生 高树会)日前,省医改办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等11条政策措施,旨在进一步完善基层医药卫生运行体制,提升基层群众就医满意度。
取消“收支两条线”管理
为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活力,意见提出,自2015年1月1日起,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推行财政经费定项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更新、周转房建设资金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经费等,由县级政府负责。
取消“收支两条线”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入来源包括:县级财政部门按编制内实有人数全额核拨的人员经费;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的奖励;政府购买服务的基本公共卫生专项经费,实行项目管理,经考核后拨付,严禁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冲抵人员工资。
与此同时,每年组织不少于1次的考核,内容包括管理绩效、服务质量和数量、合理用药、医疗费用控制、转诊率、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完成和村卫生室管理情况、群众满意度等,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资总额挂钩。落实院长(主任)分配自主权,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级医院
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序调整乡镇卫生院布局,重新规划设置中心卫生院,促进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向中心卫生院集中,扶持实力较强的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级综合医院,力争到2017年全省三分之一的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加强中心卫生院重点科室和特色专科建设,优先加强急诊科(室)、内科、外科(普外)、妇产科、麻醉科、功能检查科等科室技术力量配备和硬件建设。鼓励和扶持中心卫生院与公立医院合作共建发展特色专科,提倡并鼓励城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领办或托管中心卫生院或部分科室。
以后,一些有条件的中心卫生院或将变身“县xx医院xx分院”或“县域医联体xx医院”。意见要求推进县域医联体建设,努力把中心卫生院建设成为县域医疗分中心,鼓励县级医院专家及团队领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具体科室。此外,安徽省还将大力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在乡镇依托有资质的全科医生或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含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组建若干个全科医生服务团队,采取签约服务模式,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双向转诊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健康管理等全科服务。
提高乡村医生收入
安徽省将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人的标准配备村医,并继续保障村医的收入。全面落实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补偿、一般诊疗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运行经费等补偿政策,加强对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数量及质量、基本药物统一采购及零差率销售等情况的考核,考核结果与当年补助总额和下年度补助经费预拨比例挂钩。提高乡村医生收入,将2014年、2015年对农村地区新增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全部用于乡村医生,今后继续重点倾斜。对艰苦地区乡村医生继续加大补助力度。
意见提出,对乡村医生免费开展培训和拓展培训。对大专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提供到大医院培训的机会。面向村卫生室免费定向培养三年制中高职医学生。支持更多在岗乡村医生进入中高等医学院校接受学历教育,建立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制度。促进乡村医生逐步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推动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完善老年村医生活保障机制,在岗村医养老保险比照村干政策执行。
新闻推荐
读蓝角《我的村庄》有感
和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