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陆杨
和县西埠镇地下水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当地政府投资建设自来水厂,解决农户饮用水安全问题。可自去年开始,水厂就经常停水,直至两个月前彻底断供了。 3月15日,本报以《自来水断供,井水不够用,塘水被污染 和县西埠镇农民吃水成难题》为题报道了和县西埠镇农民的遭遇。
稿件见报后,在本报微信公众号以及读者QQ群上,很多网友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网友“旺家人(声望)”:农村饮水工程是体现党和政府关心民生的一件大事,当地基层政府有必要妥善解决好这一问题,毕竟群众利益无小事。
网友“一年四季”:虽然本人不是和县人,也未亲身经历此事,但从报道中可得知和县这起事件与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不作为或慢作为有很大关系。政府实施民生工程,初衷是好的,但到了基层,都是遇到变味、跑调的相同厄运,不是偷工减料就是成为摆设闲置浪费。
网友“霸者才是王道”:农村自来水是一项民生工程,自来水的安装材料是否合格与当地政府有关。更重要的是自来水质量是否达标,因为这关系我们的身体健康。
网友“刘家人”:可以看出和县政府的初衷是好的,为民办事的心也是有的,但要把好事办好,不能浪费政府的投资,否则就是损害政府公信力,这是得不偿失的。
网友“放手吧亲爱的”:民生工程不能只是形象工程,地方政府不能重建轻管,走走过场,而应该让民生工程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网友“CYF555”:经常看到媒体曝光此类事情,政府部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态度很好,表态要整改,可实际上有些地方压根不整改。希望和县有关部门能抓紧解决问题,给当地群众一个满意答复。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为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和县农商银行坚持“用真心,下真功,扶真贫,真扶贫”,探索出了一条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的特色之路。日前,该行向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官塘贫困村的133户贫困户集中授信...
和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