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邓婷婷通讯员赵林云)“从红袖标志愿服务队、七姐妹服务队,到公益超市、淘管家服务社、爱心公益坊,马鞍山真是培育了一大批社区社会组织特色品牌。”5月26日下午,来自全省各地的200多家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负责人在走访了公益素食馆和杨家山社区、宁南社区的社会组织联合会之后,赞叹声连绵不绝。
而这只是全省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培训及现场交流会的其中一幕。5月25日以来,全省200多家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负责人齐聚马鞍山,展开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内容丰富,既有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改革发展与建设,也有如何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自治与社会服务等;形式也是多样,既有经验交流,也有实地考察,既有集中授课,也有分组讨论。“此次培训也是中央财政支持安徽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旨在通过培育、发展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加强全省社区社会组织的自身建设,以‘抱团\’壮大的形式,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正日渐成为基层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类社会组织的孵化器,社会枢纽型社会组织应运而生。它是由同一社区内各类社会组织自愿组成,以服务社区建设、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需求为目的的联合性社会组织,通常称为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为充分发挥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在服务群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近年来,马鞍山市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完善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提高社会组织建设质量,共成立了55家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并涌现出一大批深受居民喜爱的社区社会组织特色品牌。它们均在此次培训中大放异彩,频频受到与会人员的关注。杨家山社区依托社会组织联合会,开展公益性、互助性服务的先进做法更是了成为与会人员交流的重点。据悉,马鞍山市花山区杨家山社区,现有居民近2万人,于2014年11月正式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并依托该联合会,组建了具有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特色的11家社区组织,吸纳志愿者1408人,实现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成为服务基层百姓的生力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燕)5月26日,以省发改委巡视员、省医改办副主任余群任组长的省综合医改专项督察组来马,就年初省医改办与马鞍山市签订的医改责任状落实情况开展专题督察。&nb...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