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场镇廖店村是眉山市、丹棱县4个省级贫困村之一,地处总岗山脉,距县城33公里,距场镇11公里,幅员面积8.4平方公里,由于海拔较高、道路不便、条件艰苦,被当地人戏称为丹棱的“小西藏”。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288户,1074人,其中贫困户47户,146人。
在这里黄书记与他的摩托车成为了一道希望的风景线。
“外来人”成了“家里人”
“2015年12月,启动通村断头路、会车道项目,硬化1公里,修建会车道13处;2016年3月,集中流转土地500亩,引进公司或业主进行产业开发……”张场镇廖店村“第一书记”黄文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各种中长期规划项目。
“尤局长,给您报告下,我们村修路的扶贫资金已经到账,下周就准备开工了,谢谢您的支持。”黄文高兴地通过电话向扶贫移民局局长尤高均汇报工作,这是他成功引进的第一个项目。
要想富,先修路。路不通,种植的农产品就运不出去,村民就难以致富,所以黄文上任第一件事就是争取资金修路。通过到县上多次申请,黄文终于争取到了23.8万的资金,用于修建廖店村6组的断头路。
“一张80公分的单人床、一口破破烂烂的电饭煲、一日三餐吃不完的素面条。”张场镇廖店村“第一书记”黄文如此形容他刚到村时的情况,作为一个“外来人”,如何融入村民成为他亟待解决的问题。
廖店村路窄弯多,黄文专门买了辆摩托车作为下村的交通工具,不知道路就问,不熟悉情况就多跑几次,用了20天时间,他就走遍了全村47户贫困户,有的贫困户还走访了3次以上。“产业扶持28户、92人,低保兜底19户、44人,医疗救助3户、3人,灾后重建帮扶3户6人。”经过一次次走访,黄文为贫困户量身制定了扶贫计划,并建立了详细的扶贫工作台账。
“这个下派干部不简单,沉得下来、吃苦肯干,一看就不是来镀金的,是来干实事的!”黄文的付出得到了廖店村村主任蒋光慧的认可。“黄书记与他的摩托车”成为村民眼中一道忙碌的“风景线”,黄文也渐渐与村民熟络起来。
在黄文临时居住的村办公室房间里,有贫困户廖曲秀送来的自家种的蔬菜,有隔壁村民张如香送来的泡菜,不仅吃的渐渐丰富起来,他的生活也不再单调,傍晚空了就去附近村民家里唠唠家常,不仅增进干群关系,也能了解到村里的家长里短。“现在大家都知道村委会住了个黄书记,把我当自己人看待,有了群众基础,我对今后的工作很有信心。”黄文对自己的扶贫攻坚工作信心满满。
“扶贫”先要“扶志”
“廖店村土壤主要成土母质有白垩系夹关组,形成的土壤多为农民说的砂土、砂田,土壤透水性好,耕性好,微酸性,适于种茶等农作物。”县农业局土肥站专家曾永燕在村民大会上为村民普及着农业知识,她是黄文邀请来授课的专家。
“每月召开一次村民大会,在会上传达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公布村务、财务,邀请专家或本村致富能手传知识、讲技术,组织村文艺队或村民表演活动。”这是黄文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商议定下的规矩,如今已经召开了三次这样的村民大会。村民不仅在会上了解到了村务运行情况、学到了知识,更参与到活动中来。
“黄书记,你说的林下鸡好久干得起来哦?”贫困户曾维均在听完黄文的林下鸡种养项目后激动地问。这是黄文在一次村民大会上推荐的种养项目,通过与巨星集团对接,黄文决定在村上发展“公司+农户”的林下鸡养殖模式,由公司提供鸡苗、饲料、草种,农户只需投入劳动力就能赚钱,能够实现家门口“就业”。
“老曾居然转性了,都主动想做事了。”廖店村文书廖加桃对曾维均主动想搞养殖的想法感到惊讶。通过组织搭台、群众唱戏,营造了和谐、上进的氛围,很多贫困户通过村民大会看到了差距、找到了门路、激发了斗志,都跃跃欲试想要“脱贫摘帽”。
任珂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常坚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眉山讯(刘敬宗记者常坚)“原来要8天才能完成的浇水工作,现在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完成,真是太轻松了!”近日,丹棱县丹棱镇红石果园业主欧阳建一边在电脑上演示操作过程,一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丹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丹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