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稚明。
讲述川剧兴衰。
创作中的唐稚明。
今年72岁的唐稚明,可以说是与眉山川剧乃至眉山的文艺事业发展结缘了半个世纪。
唐稚明受父辈的影响,从小对川剧艺术耳濡目染,10岁开始登台唱戏,18岁时尝试着改编,随着年龄的增长,唐稚明便开始自己着手进行创作。
一部川剧能登台,并获得观众的认可与喜爱,离不开“唱戏的、排戏的、编戏的、创作的”等一连串台前幕后工作者的付出。
“我们当时的川剧团只是一个县级团,很多条件都有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才造就了当时我们的川剧团的团员们几乎都是一人多劳,不仅仅要登台唱戏,还要从最初的排戏、编戏甚至有些时候川剧下本的创作工作都得我们自己来干,除此之外还得自己上妆、搬道具箱子……”
谈起年轻时代在眉山川剧团不寻常的过往,唐稚明嘴角泛起笑容。
“我最近写了一个以‘农村新风’为主题的小品和一个以‘双创’为主题的音乐情景剧,演员们也在开始排练了,准备在近期呈现给观众。”
唐稚明家里随处都悬挂着他创作的书法、绘画作品,唐稚明说,“要想成为一名好的川剧演员,不免会经历许多磨炼。唱好川剧,不仅要拥有好的身段、好的嗓子,更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储备和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充分了解,虽然我是‘八册班’毕业,但是我一直勉励自己多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让我对一些川剧剧目更好地了解并演好它。”
说起对川剧的感悟,唐稚明讲述了自己的一段在川剧道路上的“趣事”。
“记得就是10岁的时候,我第一次登台演出,那场戏演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我演的是里面的一个书童,首次登台,我显得很手足无措,台词也说错了很多,因此引起了台下一阵嘘声,那次的演出经历过后,我躲在家里三天都没敢出门,后来我才意识到,一个好的川剧演员真正上了舞台面对的是广大的观众,如果演员自身对剧本、剧情没有深入的了解和反复地琢磨,是演不好川剧的。”
在那次事件之后,唐稚明就在心里给自己暗自打气,一定要下“苦功夫”研究好剧本、剧情与史实资料。
“我现在只有一个心愿,希望眉山的川剧文化能得到传承。”
谈起对如今眉山川剧的发展有何期待时,唐稚明感叹道,“如今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眉山的川剧发展也经历了断代,我今年已经72岁了,我的那批学生大多也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了,我们现在还能唱、还能教,不想等到我们不能唱了、不能动了,再来对川剧进行保护与传承,那个时候已经晚了。”
唐稚明表示,在他人生中最青春的时光是与川剧一起度过的,他人生中退休后的时光也在为眉山的川剧事业发展发挥着余热,与川剧结缘的这六十余年里,他未来还将为眉山川剧事业后继有人而不断奋斗。
新闻推荐
本报讯(魏春明见习记者胡秉曦)2月19日,市公安局召开侦破“冯学华案”新闻通气会。2月16日,涉嫌多起命案的东坡区白马镇籍犯罪...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