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新闻 彭山新闻 仁寿新闻 丹棱新闻 青神新闻 洪雅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眉山新闻 > 正文

廖惠蓉 自创川剧剧本 传承艺术不忘初心

来源:眉山日报 2019-02-24 01:01   https://www.yybnet.net/

廖惠蓉唱起自己创作的戏曲。廖惠蓉舞台扮相。朱家枢 摄

素有“蜀戏冠天下”之称的川剧,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剧种,也是最鲜活的地方戏曲。它的传承离不开一代代穷毕生之力的川剧艺人和戏迷。川剧名角廖惠蓉就是其中之一。

现年77岁的廖惠蓉,曾主演过几十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川剧剧目,成功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形象。从《三姐下凡》《芙蓉花仙》,到《白蛇传》《杨门女将》《梁山伯与祝英台》,再到《江姐》《金沙江畔》,眉山川剧取得的一个个辉煌成就,也见证了廖惠蓉一步步成长的经历。

热爱戏曲,进入剧团苦练功夫

1942年,廖惠蓉出生在东坡区一个普通家庭,她从小就爱看戏。10岁那年,廖惠蓉做出自己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进入眉山川剧团学唱戏。

“当时我母亲把我拉到井边,问我是去上学还是去唱戏,如果选择唱戏,她就把我扔井里。”采访中,廖惠蓉告诉记者,面对母亲的威逼利诱,她仍毫不犹豫的选择学唱戏。最终家人还是把她送到了川剧团,从此与川剧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唱,就是一生。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搞艺术不吃苦是不行的。”廖惠蓉每天必练压腿、拿顶、下腰等基本功,从进入剧团到后来担负繁重的演出任务,她从来没有中断过基本功的练习。

除了扎实的基本功外,一口好的嗓音也是川剧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因为嗓子好、人瘦,刚进剧团我就上台演帮腔。”廖惠蓉回忆,随着演出剧目的增多,她在一众人中唱、念、做、打的综合素质慢慢显现出来,并得到参演更多角色的机会,十五六岁的时候,她便开始在青年组担任主角。

通过不断的努力,在剧团磨炼了几年后,廖惠蓉终于等到了一个重要角色——白蛇。

川剧兴旺,全川巡回演经典戏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白蛇传》特别火,团里也准备排一出,并决定让廖惠蓉担任上本的“白蛇”、下本的“许仕林”。当时舞台上要用凳子摆道具,她需要从上面翻跟头往下跳,就这一个动作她练了好久。廖惠蓉说:“出于对戏曲的热爱和对观众的尊重,我必须保证演出效果完美。”

努力总有回报,第一场演出结束后,廖惠蓉收获了大批戏迷。“白素贞和许仙在雷峰塔的那段经典唱段感动了戏院里的所有观众,散场后还有许多人热泪盈眶。”从那以后,《白蛇传》成了剧团演出的热门剧目,火遍了整个四川。

“那时候,成都、重庆、乐山的川剧主要以文戏为主,而我们剧团的戏以武戏为主,所以很受欢迎。”廖惠蓉说,《白蛇传》在四川巡演的时候,是一票难求。

但在演出过程中,却发生了惊险的一幕,让她断裂了两根肋骨。

“由于曲目太火,我们要连续演好几场,我体力不支,从凳子上摔了下来。”廖惠蓉说,虽然凭借丰富的舞台经验化解了这场意外,但下场后她痛得站不起来,上医院检查,说是断了两根肋骨。

为了不耽误接下来的演出,廖惠蓉一边找骨科医生进行治疗,一边忍痛排练。当时医生和亲朋都曾多次劝她放弃,可对川剧满腔热爱的她,怎么会轻易放弃站在舞台上的机会。也正是因为她的敬业和专业,《白蛇传》在重庆引起了轰动,并被媒体报道。

《白蛇传》大获成功后,成就了廖惠蓉演艺事业的顶峰。“我演出时,场场爆满。”讲起那段时光,廖惠蓉很骄傲。

振兴川剧,坚持多年戏曲创作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川剧受到群众的普遍喜爱,剧团的节目,几乎每日都排得满满当当,有时为了演出,廖惠蓉和剧团成员们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平时,我们剧团的成员还时不时下乡演出。”廖惠蓉说,数十个人带上幕布、演出服等行李,或背或扛,走上几十里路,才能到目的地。有时候得走狭窄的田坎路,还会摔倒在田间。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许多年。“不管多么辛苦,每次只要看到台下满满的观众,我心里就乐开了花。”廖惠蓉说。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川剧慢慢走下坡路,为了生计,廖惠蓉下海经商,但川剧始终是她难以放下的心结。为了将眉山川剧传承下去,廖惠蓉开始尝试自己写戏,而且把重点放在了苏东坡上。

只有小学文化的廖惠蓉,想写苏东坡,谈何容易。“不懂我就学,就问。”从2008年起,廖惠蓉将自己的心思都放在了上面,并用积蓄买了几万元的服装。在她的坚持下,《苏东坡扮新娘》《农女戏东坡》等戏被创作出来,而《苏东坡戏垫》更是荣获了全省戏曲创作二等奖。

“川剧是眉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现在川剧不景气,但眉山川剧的底蕴还在、人才还在。”谈到眉山川剧的未来,廖惠蓉认为,应该加强川剧爱好者培养,推进川剧传承与发展。

“眉山有位苏东坡……”采访快结束时,廖惠蓉唱起了自己创作的戏曲,悠扬婉转的声音再一次印证了她依然饱满的、对川剧无法割舍的艺术情缘。

新闻推荐

锣鼓声歇人去渺 平生块垒自铿锵 眉山川剧团编剧谢启文先生的戏剧人生 黄耀聪

重庆剧专时期的谢启文。年少求学与戏剧结缘1988年春天,眉山川剧团退休编剧谢启文先生成了我的岳父。岳父出生于1928年,这是...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廖惠蓉 自创川剧剧本 传承艺术不忘初心)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