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成打扫卫生。
鲍永碧在
实验室钻研。工作中的杨志华。
李强在
生产车间检查。刘灜向村民
进行政策宣传。
本报记者 罗端 文/图
生态兴则文明兴。近年来,东坡区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一座座美丽如画的乡村应运而生,一位位勇于人先的环保先锋踊跃出现。
他们当中,有走村入户宣传环保政策的网格员,有坚守在科研一线的技术“尖兵”,有建设美丽乡村的村支书,也有守护村庄整洁的基层保洁员……本期本报特推出“身边的好榜样 东坡好儿女”系列报道之“十佳环保先锋”篇,讲述奋斗在环保一线的工作者背后的故事。
王兴成 守护村庄整洁的保洁员
2月26日凌晨五点,当东坡区三苏镇胜龙村整个村庄都还处于沉睡的时候,保洁员王兴成已经驾驶着三轮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王兴成负责胜龙村集镇卫生及日常保洁。每天上午,镇上环卫垃圾清运车会集中清运一次垃圾,他必须赶在环卫垃圾清运车来之前把责任区头天产生的垃圾清扫入桶。而多年来,他坚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在平凡的岗位上守护着乡村卫生,也守护着心中那份责任与担当。
待所有垃圾入桶后,王兴成又开始四处巡查是否有陈年垃圾。“有时候清理时也会有‘漏网之鱼’,复查时能够进一步清理干净。”王兴成介绍,到了大小春收割的季节,自己经常还得在责任区守到半夜,一旦发现有乱堆乱倒垃圾和随意燃烧的现象,得及时制止。
路过思蒙河漫水桥,他又到桥边仔细检查桥下是否有垃圾。据了解,以往漫水桥常被垃圾堵塞,每当桥面漫水后,王兴成总会主动找到负责该区域的同事,一起前往桥下清理垃圾。“自从河道砌石、清淤后,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提升了,向河里随手扔垃圾的现象明显减少了。”王兴成说,“高温天气河道里绿萍繁殖较快,有些绿萍集中的地方,一天要打捞三四遍。如果不及时打捞,会破坏已经整治好的水域环境。”
王兴成对村庄环境卫生的细心维护,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省吃俭用将两年的工资攒下来买了辆三轮车,用于村上垃圾清理转运,平时维修三轮车他也总自己垫钱,从不主动找村上报销,每次都是村上追着催着他才拿票去报账。”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担任保洁员六年来,王兴成无偿加班的时间达到3000小时以上。此外,他还是村里的文明卫生宣传员,积极向村民宣传环保知识,帮助村民树立了讲卫生、勤清洁、重环保的理念。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今年1月,王兴成荣获了2018年度东坡区“十佳环保先锋”称号。“保洁工作虽然辛苦,但只要干了这份工作,便要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为村民排忧解难。”他说。
坚守科研一线的“环保尖兵”
鲍永碧
高高瘦瘦的身材,鼻梁上总架着一副细边眼镜,眉宇间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息,是人们看见鲍永碧时的第一印象。但就是这样一位看来温润儒雅的人,却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努力奋进,几乎每一年都有科学技术成果面世,每一项科研成果都给企业带来上百万的利润,为东坡泡菜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今年1月,他又因在环保科研中成绩显著,荣获2018年度东坡区“十佳环保先锋”称号。
鲍永碧从事食品加工技术研究开发和质量管理工作。2004年开始,他便在味聚特和川南酿造公司工作。多年来,他专注于“如何让传统制作工艺和新技术相结合,并在创新中实现环保生产”的问题,为企业的发展及四川泡菜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调味品国家评委、食品级专业高级工程师和四川省食品安全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食品安全是群众密切关心的问题,也是企业和科研者所追求的目标。”这是鲍永碧始终坚持的信念。他带领研发人员扎进实验室,立项、研究、反复调试配方,历经无数次的品尝调整,成功研发出了渗香方法,制作出让消费者与市场都青睐的泡菜产品;2009年至2010年,他组织研究并实施的“泡菜加工企业污水处理及资源回收利用项目”“蔬菜盐渍发酵贮存过程中有害微生物的分析研究、控制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达到规模化应用,实现了泡菜清洁化生产加工;他组织实施泡菜盐水MVR蒸发结晶盐回收系统,开创行业先例,解决了菜盐水处理难题。
“该系统比传统多效蒸发工艺节能50%以上,运行后每年将减少数千吨的食盐使用和排放,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鲍永碧介绍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来,鲍永碧参与研究的科技项目获得和受理4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及多项外观专利。他参与实施的“优势特色发酵食品渗香技术开发及应用”“泡菜新鲜原料清洁高效预处理技术集成及应用”两项科研项目取得了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并获得四川省食品工业科学技术奖、眉山市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
“东坡泡菜产业的未来,充满生机、活力,未来我将带领团队继续致力研发技改,创造更多更好的泡菜新产品,为东坡泡菜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展望未来,鲍永碧如是规划。
建设美丽乡村的村支书
杨志华
“村里给我家送来了新型环保炉,不仅能烧水做饭,还能采暖,实在太感谢了!”近日,接过村两委为自己送来的环保炉具,东坡区思蒙镇石沱村村民周大爷感激地说。这是石沱村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环保工作的一个缩影。而这一切,离不开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志华的倾情付出。
近年来,东坡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开展生态治理,打造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生态东坡献一份力,杨志华带领石沱村积极响应。
2016年初,石沱村成立了以书记、村长为组长,村委相关人员为成员的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实行环保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随后,杨志华在村里积极普及环保知识,组织村两委及村民小组组长学习环境法、城乡环境整治条例、“河长制”整治条例、秸秆禁烧通告等涉及环境工作的法律、法规,安排制作横幅30条,张贴宣传通告1600余份,并多次利用广播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村群众的环保意识。
为了实现美丽乡村环保建设,杨志华组织村两委大力开展秸秆禁烧工作,把工作要求写入村规民约,严格奖惩制度,并组织带领村组干部进行值班巡逻,对违规现象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在全村群众中做好了宣传教育作用;在河道整治工作中,他组织保洁人员对辖区内的河道、三支渠、普兴堰支渠进行长期保洁,通过努力,之前群众的怨声载道变成了如今的一片赞誉;在畜禽养殖治理工作中,他带领村组干部对辖区内的10余家畜禽养殖户进行排查,协助相关部门依法关闭了7家不达标养殖场,有效整治了辖区畜禽养殖污染现象。
与此同时,他组织村里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试点,投资近2万元购置200多个垃圾桶,并对“丹黑”路两旁的122户农户家产生的生活垃圾实施了分类管理,使生活垃圾实现了统一收集、统一处理的模式,做好城乡环境整治。
今年1月,杨志华荣获2018年度东坡区“十佳环保先锋”称号。“全体党员都相信我,选我做书记,做村里的带头人,所以不管什么事情,我都亲力亲为做好。在下一步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我们还会继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把石沱村美丽乡村工作做得更好。”他说。
企业节能减排的执行者
李强
“产品能够尽快销往客户手里,投入使用,我们就更有动力去抓生产、促环保。”2月27日,在四川富生电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忙碌着赶制订单。站在车间内,该公司生产总监兼安环部部长、2018年度东坡区“十佳环保先锋”李强笑着说道。
参加工作19年来,从基层一线员工到公司管理者、从环保工作参与者到环保方案设计、管控者,李强始终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多年来,他秉持着“在生产中既要保护环境,又要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生产理念投入企业管理,并积极执行企业出台的节能减排方针政策,同时大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为员工开展环保培训,号召全体员工做文明倡导者、环境美容师。
作为富生电器环保工作的制定者、执行者,他参与了公司生产厂房的设计,每一个设计都体现了他对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追求:他设计全自动物流仓储系统,在实现生产仓储智能化的同时减少了叉车运行的污染,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安全保证;他引进热处理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提升品质并节能降耗;他将厂区所有照明都采用LED节能灯具,屋顶顶棚为采光板构造,设计成果年节约用电15万度。
在设计厂房之初,为了节约土地资源,他提出并推动落实最大化利用土地,实行生产上楼、物流地下的运行模式。“我们的厂房屋顶采用了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将雨水处理后作为厂区的工业用水,年节约水资源1.2万立方米。使用过程为循环式,充分减少了工业污水的排放量。”李强介绍说。
“为了给员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公司耗资36万元在高冲车间安装了高冲隔音罩,有效解决了噪音污染。”李强介绍,不仅在生产中严格要求,企业对职工生活也是以环保节能为追求:建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达到三级排放标准;安装食堂油烟处理装置,达到食堂油烟处理净化;推广“光盘行动”,食堂从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在李强的积极主导下,今年,富生公司将再投入100万元用于节能环保技术改革,提升节能环保能力,更好地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企业安全、环保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环安部作为富生环保工作的‘先驱部队’,将一如既往地为环保工作贡献力量。”李强坚定地表示。
走村串户宣传环保知识的网格员
刘灜
“要让广大群众真正参与其中,齐抓共管,树立环保意识。”近日,在谈及网格内的环保工作开展时,东坡区太和镇新桥村的网格员刘瀛说道。不久前,他因工作表现突出荣获2018年度东坡区“十佳环保先锋”称号。
近年来,除了做好网格员本职工作,刘灜转换身份当起了村里的“环保信息传递员”。他常抱着一叠叠宣传资料穿梭于田间和农户家中,上门宣传和推广现代新型农业种植技术和相关环保政策。
他积极参与太和镇“河长制”工作,配合村两委和各级政府对新桥村范围内所有养殖场进行排查和整治,参与毛河流域两岸绿化前期测量和后期土地租用调解工作,先后完成新桥村7组拦河坝建设、镇江桥头新建两座大型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毛河流域全段河道深度清理。同时,参与了2018年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按时保质完成了对辖区类所有工业企业和生活污染源的普查工作,为上级协调统筹和治理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在每年的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中,他配合村两委开展宣传和巡查,利用走访时间上门发放资料、向群众讲解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的好处。2018年8月,他在新桥村3组开展秸秆禁烧宣传时发现一处焚烧点,便立即上前制止并上报村委会处理。经此事件后,该村网格员重点加强了对外来人员的宣传走访,宣讲秸秆禁烧等环保政策,让流动人口在辖区做到知法守法,营造了环境保护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此外,他发挥网格员纽带作用,积极推行农田改良。从2012年至今,他联合多家农资销售企业组织开展以“耕地保护、用肥为先”为理念的农资技术推广会10余场,参会人数共计1000余人次;协调和参与新桥村党支部“农民夜校”授课10余节;召开现场观摩交流会议10余场,为新桥村农业环境保护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的工作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及群众生活中的琐事,事无巨细,涉及民生意见,我们都要积极关注。”刘灜说道。
新闻推荐
健康知识讲座现场。本报讯(李燕华文/图)当前,正值春季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提高师生及家长应对传染病的意识,创造健康的学习...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