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新韬通讯员杨海
年初以来,隆安县公安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部署,全力推进“民意警务战略”,紧密结合辖区实际,强化“三个到位”,严厉打击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上半年,该县公安局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37起,其中公安厅目标案件1起;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49人;查处毒品治安案件38起,治安拘留涉毒违法人员207人,强制隔离戒毒17人;缴获各类毒品3833.86克,取缔涉毒娱乐场所5家,有效遏制了毒品蔓延。
1
周密部署 织密“作战网”
在今年开展的“百城禁毒会战”中,该县公安局强化工作组织领导,周密部署,织密“作战网”。
隆安县公安局成立了由县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县局精干警力成立“百城禁毒会战”专业队,并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县局全警动员,围绕任务目标,研究制订工作方案,将工作目标细化、量化至基层派出所。
为争取群众对禁毒工作的支持,县公安局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开展禁毒宣传。同时,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制作宣传栏、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和发送短信及《给全县人民的一封信》等形式,结合“一村一警”警务机制,深入村屯、社区、街头走访宣传发动,实现宣传工作全方位覆盖。
为了使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富有成效,县公安局在行动中充分发挥专业队主力军作用,并协调刑侦、治安、派出所等警种紧密配合、共同作战,有力打击毒品违法犯罪。同时,加强与工商、文化等部门的协调,形成强大合力,强力开展娱乐场所排查整治,确保禁毒专项工作纵深推进。
2
整治到位 找准“作战点”
打击毒品犯罪,需要从源头治理。为此,隆安县公安局力求整治到位,重点对重点场所进行清查整治,找准“作战点”。
该县公安局通过建立毒品源头管控机制,联合县工商、文化等部门不定期对宾馆、旅店、娱乐服务场所开展暗访和排查,严查涉毒违法犯罪活动。通过对重点场所进行清查整治,全县毒品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毒情形势有效好转。
另外,对重点人员管控做到动态化。该县公安局结合“一村一警”警务工作机制,利用驻(挂)村民警深入群众、消息灵通等优势,全面摸排辖区吸、贩毒人员情况,建立重点吸毒人员详细档案。并落实对吸毒人员的定期走访谈话和尿检制度,强化对吸毒人员的帮扶和教育工作。
为增强打击效能,该县公安局对重大的涉毒案件专案专办,特别是针对涉毒活动往农村转移的特点,加强摸排和重点打击。今年1月16日凌晨2时许,该县公安局多警种联动,突袭那桐镇上邓村2处野外新型吸毒窝点,当场抓获吸毒违法人员39人,缴获毒品“神仙水”500克、K粉15克。
3月5日中午,该县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后,又迅速组织警力对南圩镇三宝村龙内屯的一个吸毒窝点进行突袭,抓获涉毒嫌疑人16名,缴获疑似毒品“神仙水”、K粉共150克。
3
健全机制 提升“作战力”
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久久为功、积极作为,才能全面推动禁毒人民战争深入开展。为此,该县公安局建立健全机制,提升干警“作战力”。
经费保障是开展好工作的前提条件。该县全面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每年划出专门经费保障禁毒工作的开展。在今年开展的“百城禁毒会战”中,该县增拨专项经费10万元,确保专项行动的有效开展。
在专项行动中,该县公安局制定了严格的奖惩机制,对禁毒会战专项行动目标任务未全面完成的单位,取消年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资格;因禁毒工作滞后或毒情严重被上级重点督办或挂牌整治的单位,单位“一把手”向局党委作书面检查;因管控不到位,造成相关行业、场所存在涉毒问题的,对责任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视情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因摸排工作不到位、管控措施不落实,导致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及其他吸毒人员脱管失控或肇事肇祸的,对相关责任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另外,该县公安局还把禁毒会战工作纳入2015年度绩效考评,实行“每日一通报、每周一调度、每月一排名”,建立健全以打击实效为重点、考评为手段、奖惩为保障的禁毒工作长效机制,全面确保了禁毒人民战争有序推进。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黄初艺 农倩)连日来,隆安县为进一步强化生态新风,不断提升生态乡村建设水平,以都结、布泉和雁江等乡镇为试点,从“党员、妇女、青少年”入手,组建“三支清洁义务队”助力乡村生态环境建设...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