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财务管理的规范与精细程度要求的提高,现代计算机技术普及程度的拓展,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具备熟练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目前中职学校会计相关专业均开设有会计电算化课程。但在专业教学中仍面临许多问题,比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实用型人才,如何紧跟社会需要缩短“学”与“用”的差距,如何增强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等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多年的电算化教学实践,笔者现就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思考,以期共同提高:
一、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由于教学课程安排、师资、软件及硬件运用等诸多原因,使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对这门课程把握不准,学生往往也对该课程有着认识偏差,主要原因在于:(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主要是以组织学生参加财政部门的会计电算化考证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并没有从专业的、系统的角度出发来全面考虑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及后续专业知识提升。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围绕有关考证内容进行。比如,财务软件的教学一般只讲涉及企业和流通业会计的总账、报表、固定资产、工资模块,而对其他模块例如往来、进销存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与企业人力资源ERP系统集成管理、行政事业国库收支管理、财政金财网资金、账户、预算控制管理等因条件限制而不做详细讲授;部分专业虽然开设了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但教学针对性也不是很强;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构建及管理等基本没有涉及。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完善,学生达不到用人单位对实际业务处理能力的要求。(二)课程设置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匹配性差
会计电算化知识要想学透彻,能运用自如,就必须要求学生既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会计业务处理知识,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大部分中职学校的会计相关专业均在第一学期设置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等课程,但由于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的认真程度和主动求知欲较低,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薄弱,由此形成了学习难度加大、理解困难、学习兴趣不高的局面,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机械的进行练习。学生基础差导致机械性练习,更有甚者只能说一步做一步,不习惯于去主动思考和求知,缺少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在教学中由于基础会计知识薄弱,往往会出现拿到业务不会处会计分录,或者填制凭证时有借无贷、有贷无借、科目错误、借贷不平等错误,更不懂得判断业务所属凭证类别,不了解账务处理程序等低级错误的发生;对于已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掌握也是事倍功半,只能按照老师的教学思路被动接受,不能举一反三加以灵活应用,形成知识脱节和融会贯通不足的局面。(三)部分学校教材选取适应性不强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所选取的教材有所侧重,有的偏向于理论教学,有的过于偏重实践操作。而财务制度、财经法律法规随社会发展的不断更新使得会计知识更新也加快,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更迭也使电算化软件版本不断升级,可老师的学习培训机会有限,知识更新相对滞后,再加上学校采用的教材、安装的会计软件版本都相对滞后,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和现实的需求。造成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专业知识及电算化软件的操作不能与现实中的实际应用需求对接。(四)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会计电算化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要求较高,不仅要具备娴熟的专业会计业务处理能力,更应该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维护能力,熟悉一定的计算机语言(比如VF、SQL SERVER、A++等)处理和网络管理。而目前从事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缺乏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作为会计专业教师,缺乏计算机相关技能的掌握。有的教师由于多年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知识结构老化,没有及时更新手工会计基础知识;有的教师专业知识扎实,但计算机软硬件维护能力差,不能及时解决上机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软硬件故障,会计电算化教师综合素质的薄弱,也成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针对问题解决途径的思考
(一)明确专业教学目标
对于中职学校来讲,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它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拓展教学内容,比如财务软件除基本的总账、报表等模块,可适当增加存货管理、库存管理、财务分析、与行政事业单位接规的预算管理、金财网大平台处理等模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能熟练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让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等。职业学校技能教学取决于社会需求,因此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上也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二)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开设会计电算化课前,学生应该要先学习基础会计与计算机应用。最好在高二时开设会计电算化,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上手更快、理解更透彻,不会出现机械的上机但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的现象。如果高一迫于必须开课,本人认为可以选择高一的第二个学期开课,每周要适当的增加课时量,在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先开设会计基础与计算机应用基础,为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打下一定的基础。另外,要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提倡精讲多练。在安排课程时,最好采用先实践课再理论课的顺序。(三)选取合适的教材,及时更新软件
针对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材相对滞后的现状,学校在选用专业教材时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与时俱进。教材内容要与会计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同步,要能充分地反映学科先进知识,要配备与教材内容版本符合的通用财务软件。二是要体现实务的特点,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不是专业研究,教材中的实务操作要占较大比例。三是要具有基础性,中职学生的学习起点低基础差,要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四)加强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没有高素质的老师,就教不出高素质的学生。考虑到会计电算化学科综合性的特点,首先要选择在会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方面有所专长的教师的担任;其次,中职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并积极支持在职教师通过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以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此外,学校要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与培养。让专业教师深入会计软件公司,接受先进专业知识的培训;深入会计事务所和商业企业等,了解企业与教育的关系;深入企业各个部门和岗位,考察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等。只有具备了优秀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生。
随着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必然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坚持理论学习与模拟实务的结合,才能培养出掌握丰富专业技能中等职业技术人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也才能使中职的会计专业办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江油市中坝职业中学校 谢冬梅)
新闻推荐
六合乡香菇丰收,村民喜笑颜开□王雨记者文宇实习记者邓雪琳文/图今年以来,绵阳市按照中央、省委脱贫攻坚重要决策和部署,全力推进,坚决打好脱贫开发攻坚战,截至11月底,绵阳市精确...
江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