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孩子的父母,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孩子不好对付,你看:走在路上,孩子要求抱,家长只要不满足,孩子就会大吵大闹;在超市,孩子要买巧克力,家长说家里还有,孩子不依,拿着巧克力就往购物车里放;在家里,孩子要看动画片,妈妈说等爷爷看完新闻再看,孩子大哭,直到看上动画片为止……为什么孩子们总会这样呢?因为家长在以往的日子里,当孩子遇到“拒绝”时,家长忍受不住孩子的哭闹,在应该坚持原则的时候妥协,马上想办法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这样,虽然换来家长片刻的宁静,却摧毁了孩子的承受力,让孩子不能忍受等待,不能忍受痛苦,一遇到不顺就大哭大闹,让家长头疼不已。
那么,怎样改变这样的状况呢?
一、父母要肯定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充足的爱。
所谓“充足的爱”,不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毫无原则地迁就孩子,而是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比如,不要在孩子耍性子的时候说:“看看看,你就知道耍赖皮!”不要在孩子对家长说“不”的时候,武断地说:“我就知道你不讲道理!”家长要有耐心发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信任他的,是尊重他的,这样,孩子就有了安全感,在他得不到某样物品时,他不会过于痛苦,因为他坚信,满足的机会会在父母的支持下再来。
二、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来。
所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什么样的父母,还真的带出什么样的孩子来。
如果你想让孩子只能在规定的时间看电视,那么你也不能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会控制对物质的索求,你就必须和孩子一起,对近期的消费做一个计划,让孩子有思想准备。而不是高兴了就对孩子有求必应,不高兴时该买的也不买;如果你想让孩子说话算数,那么你一定要恪守信用,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这样孩子才会相信未来,相信你说的“明天再买!”“下个周末一定去!”
三、适当进行延迟满足的训练,让孩子慢慢学会等待。
孩子慢慢长大,自己的需求就会越多,家长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而要通过适当的训练,让孩子学会等待。
当孩子要求抱着走时,家长不防说:“走到前面的路口就抱!”当孩子要求要吃糖时,不防给孩子说:“等爸爸回来一起吃!”当孩子提出要出去玩时,不防告诉他:“等爸爸吃了水果再出门!”……
同时,家长要用多种方式对孩子详细解释时间概念,让孩子学会把握时间,并增强孩子对家长所言的信任度。如,孩子提出去游乐场玩,家长说:“下午等你起床吃了水果后,我们一起去!”如孩子想去摘草莓,家长说:“星期天在奶奶家吃了饭,我们就去。”或者,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绘制一个时间安排表,把所有的计划用孩子能够看明白的方式记录下来,孩子会很乐意遵守的。
需要说明的是,和孩子说好的事,家长一定要一丝不苟地履行诺言,遇到特殊情况要对孩子进行解释和道歉,而不是家长独裁制,这样,才会真正地让孩子告别“无礼”,耐心地等待。
(绵阳市少年宫幼儿园 唐珊珊)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了感受科技魅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和推动科技创新,增进协作体内校际交流,4月10日下午,绵阳市花园实验小学、先锋路小学、西山路小学、实验中学城北校...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