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医院医护人员与患者亲切交流
□ 李晓林 辛伟 本报记者 安峥 文/图
市卫计委日前出台《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标志着绵阳市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启动。根据《方案》,自2015到2017年,绵阳市将利用3年的时间,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推进预约诊疗有效分流患者
全面推进预约诊疗。建立完善市级区域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及医院自建预约平台功能。各级医疗机构积极推进自助预约、窗口、诊间、出院、电话、短信、网络、银行卡、114、社区和乡镇基层等多种预约方式,确保预约成功率。各级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分类分时段预约,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检查时间,尽量缩短在医院候诊时间。三级医院100%开展预约诊疗服务,逐步增加门诊预约号源,对预约诊疗患者优先安排就诊、住院、检查。到2017年底,二级以上医院能以多种渠道为患者提供8小时以上的预约诊疗服务。
规范实施双向转诊。推进分级诊疗,畅通双向转诊渠道,二级以上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预留足够的转诊号源。实行转诊“预约优先”,对预约转诊患者优先安排就诊、优先安排住院、优先安排检查。
实施急慢分治。三级医院逐步转诊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病等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由基层医疗机构实施治疗、康复、护理、复查、随访,缓解三级医院就诊压力。
推进日间手术畅通急诊通道
推进日间手术。医院在具备微创外科和麻醉支持的条件下,选择既往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明确单一、临床路径清晰、风险可控的中小型择期手术,逐步推行日间手术,提高床位周转率,缩短住院患者等候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治疗费用。至2017年,80%的三级医院推行日间手术。
加强急诊能力建设。加强急诊与院前急救的医疗信息共享与医疗服务衔接,不推诿、不拒诊急诊患者。根据急诊需求变化规律,合理调配急诊力量,在急诊量大的夏季和冬季,配备急诊加强班。要定期检查和更换抢救药品,保证药品在使用有效期内;定期检查和维护抢救器械、设备,保证完好率100%。
弹性安排门诊时间。开展延时门诊、午间门诊、夜间门诊、节假日门诊,方便外地、农村、学生、上班族病人就医,减少等待时间。根据专科疾病就诊检查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全日制”专家门诊和“无假日门诊”,力争做到预约诊疗患者及时检查。
医疗资源下沉检查结果互认
促进医疗资源下沉。规范医联体建设,鼓励三级医院通过建立医疗联合体、医院集团、托管等形式,与基层医疗机构形成纵向联合体和责任共同体。建立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远程监护、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三级医院至少与3所下级医院构建医疗联合体,实现门诊专家资源下沉、有条件的住院服务下沉。
推进检查结果互认。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同城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促进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鼓励设置独立的检验、病理诊断、影像检查机构,利用远程医疗手段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就诊患者提供检查检验服务。到2017年,同级医疗机构间实现以下检查结果互认:甲状腺功能测定、肿瘤标志物、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丙肝抗体(肝功能异常和术前除外)等5项临床免疫检查项目。
推进疾病应急救助。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和每年二次基金集中核销制度,对于需要紧急救治,但无法查明身份或身份明确无力缴费的患者,要及时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
改善住院流程落实优质护理
完善入、出、转院服务流程。做好入、出院患者指引,入、出院事项实行门诊告知或者床边告知。做好入、出院手续办理及结算时间预约安排,减少患者等候。加强转院(科)患者的交接,实现转院(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
加强护理人员配置。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根据门(急)诊量、治疗量、手术量等综合因素合理配置护士。
落实优质护理服务。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所负责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鼓励有条件的医院积极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探索“以机构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长期护理服务模式,医疗机构延伸护理服务至家庭和社区。加强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和肿瘤、老年病专科医院的能力建设,为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患者、老年患者、长期护理和康复期患者提供专业的居家护理服务。
规范诊疗服务强化合理用药
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坚持分级医疗原则,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危重病人抢救、会诊、手术分级管理、术前讨论、查对、病例书写规范与管理、交接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等医疗质量和安全核心制度。扩大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覆盖范围和入组比例,实行病种规范化治疗,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健全完善处方医嘱和检查检验单动态监测、分析点评、公示通报、约谈整改四项制度,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达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控制指标要求。规范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辅助用药临床应用,加强临床应用干预,推行个体化用药,降低药物损害。
化解医疗纠纷融洽医患关系
完善纠纷预防机制。公开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流程,积极引导患者依法维权,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纠纷。大力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建立和完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法律顾问制度以及“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建立健全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为主体,医疗纠纷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与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相衔接的医疗纠纷处理体系。
规范院内投诉管理。提供有效途径方便患者投诉,有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患者投诉实行首诉负责制,对于患者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对于患者集中反映的问题有督促整改、持续改进。
加强医疗行风建设。深入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严格规范医疗机构采购药品、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制止非法交易活动,严肃查处医药购销领域的各种贿赂行为。认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回访活动,积极主动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荣)今年是全面深入推进法治绵阳建设务实创新落实年,绵阳市将继续深化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去年,绵阳市把抓好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来...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