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言
一波强劲的创业风潮正迅速奔涌。上周,中国科技城·绵阳创新创业大会召开,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这里寻求将奇思妙想变为现实。
就在几年前,人们听到的更多是“国企热”“公务员热”,如今“创业热”扑面而来。这一转变的背后,不仅是全社会对于不同职业价值评判标准的变化,也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及产业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等因素密切相关。2014年,绵阳全年新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2227家,是上年的3.8倍,占四川省新增企业总数的近1/3。无处不在的创业激情表明,我们正处在一个大众创业的黄金时代。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造就了创业大环境。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成本在上升,过去依靠数量规模扩大、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中国经济要走得更远,必须更多依靠广大微观主体的创新精神、创业活动。亿万百姓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如果全国有1亿至2亿人创业创新,就可以打造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尤其在当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就更需激发市场活力,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无数市场细胞活跃起来。
政策面的托举为创业注入源源动力。去年以来,一系列旨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的改革组合拳连续出手: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将注册资本从“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一元钱开公司”成为可能。加上年检制变年报制、“先证后照”变成“先照后证”等,都在为创业人群“大开绿灯”。为鼓励创业,国家还出台了很多新政,包括税收优惠、对小微企业定向降准、设立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等等,创业人群得到的利好政策从未像今天这样密集,门槛低了,阻碍少了,服务好了,创业创新的原动力被迅速激发。
新一轮科技创新也让创业离普通人更近。过去,创业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遥不可及。然而,随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不断融合,创新创业的组织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革,一家企业可以不再需要办公地点,甚至不再需要雇佣员工就可以顺畅运转,这使得创业不再是少数人的权利,而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此外,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潜力、制造业的强大支撑等,都为创业创新带来了更大空间。
当然,创业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风险较高的选择。要让创业者更有底气,政策扶持必不可少。用政策的基础保障为创业者 “兜底”,最终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崇尚创业、百姓乐于创业的氛围,就能让更多的人在创业中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如网上走红的那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本栏目长期征集绵阳题材的时事评论,投稿邮箱67552982@QQ.com
新闻推荐
火锅的麻辣和香浓,成为四川美食的经典。人们在大饱口福为川味火锅骄傲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对火锅有害物质的担忧。老油用了又用,隐含潜在的致癌物质。食材用添加剂浸泡,好吃但又危害健康...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