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有力手段。分享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同时也被我们视为一种美德,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分享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有关社会领域的论述中就指出:教育孩子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等。分享为其一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现在孩子基本上都以自我为中心、独占性强。为了使今后的孩子自身行为适应社会需要,以及美德的培养,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积极和家长配合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退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一、为幼儿提供机会,体验分享的快乐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引发分享行为的产生。让幼儿通过参与活动,体验分享的情绪、情感,从而逐渐形成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比如,幼儿园可以设置玩具分享日,这天,请孩子带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与同伴一起交换玩耍,当孩子有办“生日会”的需求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把“生日会”办成一个“分享会”,让孩子将自己的好朋友请到家里。在“生日会”上,将蛋糕、水果、糖果等作为小朋友共同分享的物品。家长还可以利用“生日会”的过程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让大家唱唱生日歌,说一说祝福词之后,请“小寿星”为大家分生日蛋糕。这是小朋友共同期待的时刻,在这一时刻大家分享食物,一定能体会到分享带来的无限乐趣。
二、利用移情对幼儿进行分享体验的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移情的手段,让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感受他人的情感,从而逐步形成自身积极的、正面的内心体验。有一次,一位小朋友带来玩具,但不愿与同伴分享,我便利用角色游戏的形式进行引导,让孩子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游戏后我及时抛出问题:“老师带来了玩具,如果你想玩,该怎么办?”、“向你借呀!”、“和你商量一起玩嘛”“可是,我不想给你们玩,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感受呢?”孩子们想了想说:“会不开心。”“会生气”……那你们觉得我应该怎么做呀?”“一起玩儿呀”、“玩具大家一起分享”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正如霍夫曼所指出的那样,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力。我们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及时与孩子展开交流,以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同时要支持孩子的分享行为,给孩子提供分享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合作、互助、分享等系列社会行为。
三、树立学习榜样,营造分享氛围
常言道:孩子是成人的影子,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成人,因此,老师、父母都能成为孩子的榜样。所以在幼儿园,我们老师就要为幼儿做好行为和语言的示范,家长也应有意识地让幼儿与那些善于交流、分享意识较好的伙伴多进行接触,让幼儿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逐步受到良好的熏陶。
幼儿生活经验少,辨别能力差,帮助幼儿选择学习的榜样,要注意选择符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对幼儿成长具有教育意义的榜样,尤其要关注幼儿读物、动画片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学习榜样有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家长的积极引导。
四、通过外部激励来强化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
孩子喜欢受到表扬。因此,不管是物质还是情感方面,当他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要及时地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使他获得愉悦和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正面行为,逐步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意识。
分享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连续的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愿我们能把更多的孩子培养成懂得分享、喜欢与人分享的好孩子,也让孩子们在学会分享的同时,体验到分享带来的快乐!(绵阳市少年宫幼儿园枫璟398分园 吴瑾)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安峥绵阳跆拳道选手真是太威武了!昨(14)日,记者从市教体局获悉,在11日至12日举行的2015年四川省大众跆拳道锦标赛中,绵阳多家跆拳道培训机构组队参赛,拿下6块金牌。其中,由郭林总...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