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7米的个头,憨厚朴实的国字脸,寸头搭配着蓝白相间的囚服,说起话来慢慢吞吞的,你根本不会把这个看起来无公害的人与制毒贩毒联系起来,可事实上,51岁的李奇不仅制毒贩毒,还数额巨大,导致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这辈子能否走出高墙都还是未知数。
□记者 郑金容
梦想“走捷径” 走上制贩毒品路
51岁的李奇出生在成都市金堂县偏远农村,祖上多年都是老实的农民,按照正常的路径,他也是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可李奇却不甘心如此。
为改变现状,没有一技之长的李奇来到成都打工,每天十多个小时在车间超额工作,收入也只能勉强糊口。2008年地震后,李奇所在的工厂被震垮,失业的他只能回到金堂老家。“我都四十多岁了,回去种地也挣不了啥子钱。”打工多年的李奇再也没那份心重新拿起锄头种地,就只能跑江湖、到处打短工。无意之中,李奇认识了一群制毒贩毒的人,从此他的生命轨迹彻底改变。“起初我知道他们干的是犯法的事,但在金钱的诱惑下,我迷失了自己,也走进了制毒贩毒的圈子。”长期的耳濡目染,李奇的心态发生了改变。一心梦想着走捷径发家致富,结果却错误的走上了一条犯罪道路。
结交“朋友” 制毒贩毒终被抓
要致富,走险路。打定主意制毒贩毒后,李奇便不再有所顾忌,决定铤而走险,2011年春节,他开始正式制毒贩毒。
通过毒贩朋友的介绍,李奇买来相应的制毒材料和设备,一步步学会了制毒。“失败很多次后,才做成了成品冰毒。”为掩人耳目,李奇用捡来的身份证在成都新都区大丰镇上租住了一套房子,并聘用王浩给其当帮手,***。2011年5月,李奇恰好外出,而正在屋里制毒的王浩则被民警抓获,还查获了制毒所需要的烧杯、无水乙醇、PH试纸等工具和甲基苯丙胺固液混合物3桶共计102.19千克。
制毒的房子被发现、帮手被抓,按理说李奇会就此停手。谁知道,已经被毒品高额利润所洗脑的他转移了“战场”。
2011年6月,李奇用140余万元买了25千克的麻黄素,租下了姜华位于金堂三溪镇某村的房子,用来进行“冰毒”第一道工序,并将半成品运至成都新都区某一出租房里加工成冰毒。截至7月,李奇共制造了4300余克的“冰毒”,将其以180000元每千克的价格卖出。看着毒品瞬间变成了一叠叠钞票,李奇心里的贪欲再也无法掩饰,他更加变本加厉的制毒贩毒,甚至还容留他人在自己的出租屋里吸毒。已经被金钱烧红了眼的李奇根本就没意识到他正向无底深渊滑去。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2011年7月15日这一天,李奇的致富梦彻底碎了。警方端掉李奇的制毒窝点,挡获了正在房里吸毒的唐某、张某某,还查获了大量的半成品毒品以及原料,并扣押了40余万元赃款。
被判死缓 家破人亡悔不当初
依照《刑法》相关规定,法院以犯制毒贩毒、容留他人吸毒罪,判处李奇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013年8月,被判刑的李奇到绵阳监狱服刑。“从到监狱的那一刻起,我才彻底悔悟。”而更让李奇痛不欲生的是家里的消息。2015年春节前夕,在监狱“警民亲”活动中,监狱民警去李奇家家访,得知李奇年过七旬的老母亲因儿子贩毒,气的一病不起,陪伴三十多年的妻子被查出身患癌症晚期,支撑不了多久,儿子也因涉嫌贩毒被公安机关逮捕。屋漏偏逢连夜雨,最惨不过如此。
作为儿子,不能赡养年迈的母亲,反而气得她生重病;作为丈夫,不能照顾患癌症的妻子,甚至连最后一面都见不到;作为父亲,不能给儿子做好榜样,还让他走上贩毒的不归路。想到家里的情况,这个51岁的中年男人忍不住嚎啕大哭,“我错了,真的错了!早知现在这样,我当时再贪财也不会走上这条路呀!”
如今,李奇在绵阳监狱努力改造,他的愿望很简单,争取死缓变成无期,或者有期徒刑,“虽然我知道这几乎不可能,但我还是奢望母亲和妻子能够等到我出来。” (文中人名系化名)
法律小百科
制毒贩毒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刑法》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5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没收财产。
(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1000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2)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
(3)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4)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
(5)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新闻推荐
“分享”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有力手段。分享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同时也被我们视为一种美德,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分享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有关社会...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