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歌》排练现场
本报讯(记者 田明霞 文/图)一部表现凄婉浪漫爱情的音乐剧,一幅展现古绵州风情的舞台画卷……昨(4月30)日,记者从市文化馆获悉,绵阳市即将推出大型原创古筝音乐剧《越人歌》。该剧由著名作家吴因易担任文学顾问,文化馆馆长温芬担任总策划,剧本历时一年时间打造完成,力争把古筝与戏剧完美结合。目前,该剧正在紧张排练当中,预计5月底将在绵州大剧院与观众见面。
穿越千年为爱等候
“……今夕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昨日,记者走进市文化馆排练厅,只见数位女演员身穿汉服正在紧张排练。“我们试图通过古筝与表演的形式,还原千年前发生在涪江河畔的王子与采桑女的爱情故事。”绵阳市古筝演奏家文采告诉记者,据现代历史学家考证,在东汉初年古筝传入蜀地,并传承至今。以古筝和戏剧相结合的方式来演绎千年前的爱情故事十分合适。
“《越人歌》是春秋时期楚国民歌,讲述了一个跨越阶级的爱情故事。”该剧的编剧、导演苏东峰告诉记者,剧本是在民歌《越人歌》的基础上进行的改编,在保留原作内核的同时,故事融入了大量绵阳本土元素,讲述的是亡国王子泛舟绵阳的涪江上、与美丽善良的姑娘桑桑相遇、相恋、成婚……花前月下、琴瑟和鸣、王子忘记了复国。但是,信使到来,战鼓传来,王子踏上征程浴血奋战,忘了重回桑桑身边的承诺。留守的桑桑痴情守候,等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孤独终老至白发苍苍时,王子那远去的背影仍萦绕在她的脑海里……
该剧以古筝演奏为主线,精选改编《越人歌》、《将军令》、《汉宫秋月》等十二首古筝名曲,通过古筝的演绎来推动剧情发展,同时也加入了川剧、舞蹈以及琵琶、二胡、唢呐、战鼓、缶、编钟等传统器乐。
老中青诠释不同爱情观
记者了解到,《越人歌》的故事主题为“爱与等待”,主创人员集合了40后、60后和80后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创作者。“吴老师和温馆长为我们这部戏奠定了深厚的文学与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一群80后的演职人员再进行第二度创作。”苏东峰告诉记者,虽然主创人员之间是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但是交流起来并没有障碍。该剧最早由吴因易提出的故事构想,在剧本创作阶段,数易其稿,其中最为艰辛的是古筝与戏剧的结合,成稿后受到了业内同行的高度认可。“绵阳文艺界需要创新,看到这些80后的娃娃们对于文艺形式新的探索,我很高兴。”吴因易表示,这是他首次为音乐剧担当文学顾问,他很欣赏年轻人勇于创新,敢于创造的精神。“其实,每个时代的爱情都大同小异。”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经在北京人艺出演了上千部话剧的胡皓鑫表示,当他看到这部剧本的时候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毫不犹豫地答应出演该剧的男主角。出生绵阳的他是首次在家乡演戏,希望能通过该剧给家乡人民献上一台精神盛宴。
据了解,该剧长约100分钟,既有绵阳本土的文采筝乐团、绵阳艺术学校、绵阳文化馆等演出团队参演,也从北京、上海等地邀请了多位知名话剧演员客串演出。与此同时,该剧除了将在绵阳演出三场外,还计划到成都、北京等地演出。
新闻推荐
根据《绵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通过各县(市、区)、园区科技主管部门初审、推荐,经绵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以下258家企业符合绵阳市科技型中小企...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