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烨
又是一年春好处。
在昨(22)日召开的第一季度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市统计局、市交通局、市发改委、绵阳民航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盘点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首季度成绩单。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32.84亿元,同比增长8.2%;全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完成投资28.92亿元,为年度计划目标103.73亿元的28%;全市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1.18亿元,总量保持全省第四;绵阳机场共保障航班4624架次,运输旅客48.35万人次,同比增长57.6%……
一组组数据提振信心、振奋人心。
保持专注定力
经济发展总体平稳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持续加大的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各项工作抓得早、抓得紧、抓得实,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脚步坚实,发展轨迹渐趋进入稳中有进的上升通道。
从一季度情况看,绵阳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高于全省,实现了“开门红”。
所谓“稳”,就是主要经济指标在合理区间运行,经济发展保持“稳”的态势———农业生产形势平稳,工业生产稳中有进;服务业发展加快,市场消费保持活跃;物价温和上涨,人民生活安康稳定。
经省统计局审定,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32.84亿元,同比增长8.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总量持续居全省第二位,增速居全省第六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83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223.83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169.18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2:51.7:39.1。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凝聚着市委、市政府用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体现了各地各部门攻坚克难抓发展的责任和担当。
投资创下新高
项目建设开局良好
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投资消费协同拉动,民生持续改善。在经济整体保持平稳运行的同时,项目投资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
新常态催生新理念,新理念带动新作为。
今年是省市确定的“项目年”,全市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项目年”工作部署,密切配合、共同发力,重点围绕项目引进、项目推进、项目督查和要素保障等方面开展工作,实现了投资较快增长,确保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季度,全市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1.18亿元,总量保持全省第四。其中,3月单月完成投资178.03亿元,创历年新高;增长11.7%,增速居全省第十四位,比去年同期上升5位。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投资“开门红”目标,实现良好开局。
在“项目年”推进中,绵阳市投资项目工作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省市重点项目总体推进顺利,全市202个省市重点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57.35亿元。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完成基础设施项目投资92.26亿元,增长42.6%。三是房地产投资逐渐回暖,商品房销售面积89.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1%。四是服务业投资拉动作用增强,服务业完成投资213.9亿元,增长12%,占全市投资比重达62.7%,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5个百分点。
交通持续发力
区位优势逐渐凸显
要想富,先修路,绵阳市要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把交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进一步改善区位条件和发展环境,增强对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吸引力,产生虹吸效应。
去年10月,绵阳市启动了交通建设攻坚大会战,掀起交通建设大干快上热潮,决心打一场漂亮的交通建设“翻身仗”,加快把绵阳建成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一季度以来,全市交通系统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实施交通建设攻坚大会战。截至3月底,全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完成投资28.92亿元,为年度计划目标103.73亿元的28%,为去年同期投资3.8亿元的7.6倍,达到去年全年投资47.72亿元的61%,实现交通项目建设投资“开门红”。
此外,一季度,绵阳机场开展了“平安民航”建设活动;通过了民航四川监管局适用性检查;新增了绵阳至宁波航线;加密了南京、丽江、拉萨等热点航线;进一步降低了票价……据统计,机场共保障航班4624架次,运输旅客48.35万人次,同比增长57.6%,开通航线26条,周航班量达201班,预计全年将达到180至190万人次。
整体来看,不论是交通建设的持续发力还是绵阳机场的加速发展,都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牌和竞争力,促进了对外开放,增强了绵阳市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为科技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新闻推荐
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中基础类试题占比达到70%左右,理解类试题20%左右,应用类试题10%左右。所以在最后阶段的复习首要任务是回归教材,巩固基础知识。通读教材是回归教材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