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不断完善推动工业发展的工作体系,强化支撑工业发展的项目基础,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全市“两新”产业得以迅猛发展。
强化要素保障
增添“两新”产业发展动力
“去年,公司急需资金扩大生产,我们在网上提交了融资申请,一个小时后,游仙区信用联社就派出营销团队上门对接,当天我们就拿到了40万元贷款。”四川联合晶体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鄢雪梅对去年的一次融资记忆犹新。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大都具有重技术、轻资产的特征,为破解这类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难题,绵阳市国税、金融部门联手打造出“科创·税e贷”金融产品,创造性的将企业信用转化为有形资产,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融资。去年10月以来,全市已为360家企业提供信贷资金31亿元。
为推动“两新”产业发展,去年10月,绵阳市设立了市级企业应急转贷资金,总金额达3.5亿元。截至今年3月,市级企业应急转贷资金已循环扶持企业42家,其中“两新”产业企业占比达71.3%。绵阳市还在已设立700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池基金的基础上,设立了绵阳市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1亿元。截至2015年底,两支风险补偿基金已促进合作银行发放贷款18.7亿元,贷款余额达到9亿元;2016年伊始,绵阳市又首期设立了规模分别达5亿元的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基金、绵阳科技城“两新”产业发展基金。
从“科创·税e贷”到市级企业应急转贷资金,再到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绵阳科技城“两新”产业发展基金,只要企业有信用、产品技术有前景,在绵阳就不愁得不到资金方面的支持。
此外,绵阳市还加大在电力、土地、成品油、天然气等方面对企业生产要素的保障力度,为“两新”产业发展增添动力。去年,市经信委分别协调落实了18户工业企业和46户工业企业享受省直购电试点和富余电量消纳政策;梳理出市本级工业用地项目36个,供地量达2260.7亩,有力保障了以“两新”为重点的工业项目加快建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杜畅)昨(22)日,绵阳市创领企业商会成立,该商会是以机关事业单位创领人员为主体、以科技型企业作为会员单位的社会团体,开启了绵阳市265名机关事业单位创领人员商会平台模式,将有力推动绵阳市...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