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间,绵三路经开区段盛开的月季花记者任明勇摄
“四月不晒花,圈中没人夸。”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各种花各种草霸屏?户外花开你又能识得几种呢?以30年前绵阳市就评出的市花月季为例,这几天记者随机走访,很多市民都摇头不知有市花,不能辨市花。事实上,近年来市花月季在绵阳城区各处广泛“安家”,目前已上百个品种,城区栽种总面积逾5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足球场大小。今年绵阳市还将进一步扩大市花月季的栽种。
■记者兰建春
寻花
随机走访多数市民不知绵阳市花
市花不仅代表城市独特的自然风貌,而且对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知名度都有重要意义。然而,记者连日来走访发现,不少市民对绵阳市市花是月季花并不知晓,有的市民甚至不知道绵阳有市花。
“绵阳好像选过市花,但具体是啥我记不清了”,“是不是菊花?每年都有富乐山菊展,还是梅花?”……当记者问起绵阳的市花时,不少市民都给出了错误的答案。在东街,记者恰巧遇到了一位正在给花浇水的市民王先生。他自称养花好几年,但是谈及市花时,王先生却一脸茫然,反问道:“月季是绵阳的市花?”王先生表示,月季品种非常丰富,他也认识不了几种。
记者先后在东街、南河、花园等居民区随机采访了30位市民,其中有17位不知绵阳市花是什么,有10名市民不知绵阳已有市花。部分市民称“不能准确辨别出是不是月季”。
忆花
三十年前为何月季能当上绵阳“市花”
记者查阅《绵阳城乡建设志》《绵州之谜》等资料,并采访了编撰绵阳城建史的八旬高龄城建学者汤毓良,部分还原了30年前绵阳评选市花始末。
1989年4月7日,绵阳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关于评选市树、市花的公告”,并提出几大评选要求:要能象征绵阳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适应性强,易于推广和栽培;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和较大的经济科研价值。同年7月,市住建委组织了全市范围内市民评选,最终在1990年3月,经绵阳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花方案,公布市花为月季。
汤毓良告诉记者,与其他几种花卉相比,月季具有优良的生物学性和植物学特征,在城市降尘量每月10吨/平方公里以上,适应性强,现代月季花朵繁盛,花姿优美,株型健壮,国内外已达上万品种,如今已在城区广泛栽种。
“绵阳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城区栽植月季并推广的。”市住建委城市绿化中心相关专家介绍,月季喜阳,对光照要求相对较高,而绵阳市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并非月季的最佳生长环境,栽植需选择光照良好、地势开阔的地段,品种方面也要有所选择,管护需要更加精细。通过多年实践,逐步摸索出较为成熟的栽植和管理技术,近几年月季栽植数量大幅度增加,逐渐成为城区特色景观。
栽花
在绵阳“安家”的月季多达百余种
采访中,不少市民希望在城区公园、广场能够广泛种植市花,打造属于绵阳的城市生态名片,给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绵阳就引进了“红衣主教”、“伊丽莎白”、“多特蒙特”等月季品种,栽种在临园干道两侧花坛内,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后因道路扩建被拆除。2000年以后,又在城区金柱园、文化广场、代家湾和东津干道等处逐步栽种。2002年11月从河南南阳引进月季新品种红色系列“莫海姆”、“红帽子”共11万株。2007年12月又引进红色系列的“小仙女”、粉色系列的“仙境”、黄色系列的“欢笑”等共20余万株栽植。2015年以来,随着城市生态景观提升,城区月季数量大幅增加,主要分布于主城区主干道、广场、绿地等处。截至2018年底,全城栽植各类月季面积约5万平方米,品种达100余个。
记者从市住建委获悉,今年绵阳市还计划打造出以月季为主的绵阳特色精品点、景观线、绿化面,实现市花随处可见,凸显绵阳地域生态文化。
新闻推荐
绵阳市政府与华为软件技术公司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刘超与杨瑞凯会谈并共同见证协议签署
本报成都专电(记者李志豪)去年8月,市委书记刘超赴深圳考察华为公司,并与公司副总裁、政企云业务部总裁、数字政府业务部总裁...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