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为传承和弘扬李白文化,推进绵阳市文化名人工程建设,增强传统文化自信自豪感,由省社科联、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主办的《中国科技城·绵州讲坛》公益讲座在市老年大学举行,原国家图书馆馆长、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詹福瑞带来了《李白的生命意识》的讲座。300余名来自社会各界的李白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感受李白的诗歌魅力。
□本报记者郑金容实习记者周敏
来绵阳讲李白
讲座中,詹福瑞引经据典,描述情节生动精彩,分析论证精辟入里,为听众讲述了一个敬重自然、关注生命、尊重自由、豁达浪漫、开放包容的李白。
“实现生命价值、呼唤理想和安顿灵魂的尝试,成为李白生命本质的重要表现……”詹福瑞通过对李白的诗歌讲解,叙述了李白一生追求精神的自由,重视现实的快乐,试图延长生命或求取声名不朽的几种生命形态。
詹福瑞主要研究中古文学理论及李白文化,对学术界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在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著有《李白诗选译》(合著)、《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史》等作品。作为李白文化研究的专家,詹福瑞作为首批四川十大历史名人李白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每年都会来绵阳与本地李白文化研究专家们进行交流。在他心目中,李白是四川人、是绵阳人、是江油人。“来过绵阳很多次,每次不讲李白都觉得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这里是李白的故里,文化气息浓厚,现在绵阳本地也有很多研究李白诗词和文化的专家,如蒋志等大咖,他们热爱李白,花了大量心思研究李白诗词,推动了李白文化的发展。”
李白对光阴流逝充满焦虑
很多文学史、文学研究者都把李白当做一个飘逸的人,把他写成一个谪仙人。詹福瑞有不同的观点。
“在我看来,李白一生有飘逸洒脱的时候,但也有痛苦之际,这种痛苦主要是对时光流逝的焦虑,在他很多诗里都能感受到。”詹福瑞举例说,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有,在“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等诗句中也有。李白在春天感受时间,但春光能有几时,所以在《赠钱徵君少阳》中,他强调“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他也在秋天里感受生命,于是《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成千古绝唱……詹福瑞认为,从这些诗中都能看出李白对时间的珍视,也明白光阴流逝的无奈。
李白是巴蜀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他对生命对光阴的感受超过了前人,是为时光、为生命焦虑的李白。詹福瑞认为,在学习李白的诗词时,不仅要看到李白的快乐和飘逸,还要看到他背后的痛苦,这种痛苦就在于光阴流逝很快,人的生命很暂短,但李白却始终很难建立功业。所以他就在诗词中不断发问、不断悲白发,强调自己在逐渐变老,但功业未成。
李白是得成功之人
“在对时光流逝无奈之中,李白诗中也有份颓废感,但他的颓废是‘积极的’,他看懂了,也明白了,于是他及时行乐,纵酒狂欢,他与酒为伴,或独酌、或与友人饮酒。”詹福瑞认为,正是因为这份颓废,他写出了“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征。”等佳作。
资料记载,李白纵酒放歌的第一个高峰期是开元十八或十九年间,李白去京城寻求政治机会未果,失意而返。这时期,独酌仍是常态,然而更多的是呼朋唤侣的豪饮。“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纵酒放歌的第二个高峰期是天宝三载,到天宝十四载安禄山之乱,此时李白的饮酒诗达到一个新的高峰,醉酒似乎成为常态。
“这个时期也是李白政治上最为苦闷的时期,为此,他寄情在酒中,一直到死李白都在喝酒,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功立业’这个追求。虽然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但心中依然有‘建功立业’念头,而且他认为建功立业应该及时,不要等到老了。”詹福瑞在讲座中说道。
在詹福瑞看来,李白的一生,政治上无所成就,未能建立不朽的功业,就此来说,李白的生命之旅是失意的,也是失败的,但是李白以他天才之质创作了万世不刊的诗文,名垂千古,他追问到了生命的本质,(很少有人能做到),寻求并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就此来说,李白是得意的,也是一生苦苦追寻生命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最大获益者、最成功的人。
新闻推荐
涪城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本报讯(杨海燕文/图)“真的太感谢了,有了这笔钱,我就可以扩大经营,发展企业了。”5月13日,在涪城区...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