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深入到网格里与社区居民打交道,收集大众民意、解决实际问题……他们是治安员、调解员,也是监督员、联络员,他们天天走家串户,解决“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当起了老百姓的“生活百事通”,架起了群众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他们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贴心小棉袄”。
□ 杨俊 胡翔程
代办民生事项 建起惠民桥梁
“强哥,上次那个事实在是感谢了!”刚从国外回来的海员李飞激动地握住北坝镇东河路社区网络员黄强的手。李飞因常年在国外打工没能办独生子女证,黄强得知消息后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帮他办好。几乎天天都背着网格员专用包,拿着记录本到自己的“格子”里走访,这样的事,在黄强管理的网格里有很多,像老年人、残疾人腿脚不便、外来务工人员对情况不熟,他常常上门了解情况帮他们代办民生事项。
在采访中,记者能感受到,黄强与居民“混”得很熟,也深受居民喜爱。一路上,都遇到的是与黄强主动打招呼的人。问起原因,黄强笑着说:“多为群众办实事,群众自然就满意了。”
在黄强管理的网格内有2个大型住宅小区,近2000多户居民,“平时我喜欢和老年人交流,大多数老年人喜欢在各自小区楼下乘凉,平时也比较留心小区的情况,通过和他们交谈,我就能随时掌握整个网格的情况。”
黄强还告诉记者,他包里的手持终端机也是一大法宝。网格员自己搞不定的事,用智能终端拍照、写情况说明,上传至社区、街道,后者就会迅速联系相关单位进行解决,“一旦录入,后台也会限定时间,督促我们解决。”
治安群防群治 保护一方平安
张贴在楼道门口的服务联系卡,每家每户记在卡片上、记在心里的“亲情号”,让黄强也成了“名人”。
居民住房阳台上发现了马蜂窝、山鑫市场的摊贩占道影响小学生放学、居民楼下来了几个陌生人推销洗发液……这些群众眼中的小事儿在黄强里都是“大事儿”。“群众诉求我们都是第一时间处理,虽然有些事情看着小,但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变成大问题。”黄强说。
今年年初,东河路上的某洗车场突发大火,由于事发夜间,没人注意,恰巧黄强和几名夜巡网格员巡逻到此,他立即报了火警,直到消防队员赶来将火扑灭才离开继续巡逻。记者了解到,从今年1月开始,每晚至少有3支网格员夜巡队在三台城区不定时、不定路段开展治安巡逻,协助维护治安。
黄强说,“巡格”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除了采集信息、了解情况、上门办事,发现了各类不稳定的因素,及时化解,化解不了的立即向上报告。
人在网中行 事在网中办
三台将全县划分为1121个网格,招募网格员1121名,实现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对城乡的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发现、上报、办理民生诉求、治安安全隐患、为民服务等各类事项9135件,其中网格员办理7898件,86.5%的事项在网格内得到妥善办理。
该县综治办、县网格化监督管理中心加强了网格员的管理、培训和指导,让网格员成了社会治安巡防员、社情民意联络员、民生事项代办员、特殊人群关爱员等“七大员”。各镇乡将村(社区)两委成员、居民小组长、各类协管员、低保人员、无职党员等逐步吸纳到网格信息员队伍中,使社会有生力量在网格中发挥最大作用。小到窨井盖丢失、大到涉稳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都有无数双眼睛在时时查看,都有无数双手在及时办理。
除此之外,三台还鼓励网格员积极参与学校安全维护、社区治安巡护、环境综合整治、普法宣传等活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使网格员真正做到“认得了人、进得了门、说得上话、办得了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宗涛吴功斌记者彭雪)无证飙摩托车撞死6岁孩子后逃逸,日前,畏罪潜逃8个月的犯罪嫌疑人刘某回家当天就被抓获归案。去年10月11日下午,三台县新鲁镇龙桥路段,三辆无号牌摩托车风驰电掣般...
三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