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每一瞬间何尝不是告白和告别呢?比如韩寒和郭敬明在同一年选择了电影进行暗中角逐,这是对文字的暂时告别,是对影像的告白。每一次告白不一定有掌声,但是都会有当事人的心血在其中。
《告白和告别》是韩寒最新出的一本书,但是严格意义上并不是韩寒一个人的作品,而是全剧组的人共同写的一本书。书里写到,韩寒如何像一个耍赖的孩子一样,无限期地延迟交剧本。当制片人催他交稿子的时候,韩寒居然将工作人员带到自己爷爷家,还抱出自己的女儿小野给大家显摆一下,韩寒有时间带大家游山逛水去选场景,但是就是没时间按期交剧本……书里还提到,韩寒和陈柏霖一起上洗手间,开起成人笑话。当然书里更多的谈的是一些有趣的花边趣闻,比如,韩寒在这部电影里是只投脑力不投钱的,还有剧组是如何克服一切困难将一部电影呈现给观众的。
以前,我只听说过别人是如何砸锅卖铁去弄一部影视作品。我觉得有些奇怪,既然拍摄影视作品并不一定会赚钱,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飞蛾扑火般去做这一行?除了部分人是为利益驱动,我想,更多的人是出于对影视这一行的热爱吧。
同样在这个夏天,我也开始自己的微电影处女作的创作。毫无征兆地接到朋友卢导的邀请,为南宁的一部微电影创作剧本。当时并没想太多就接下了这个活。而作为文娱记者,正好可以体验一下微电影这一行,于是,就上了贼船。没想到,接这个活,就相当于掉进一个陷阱,而且还有欲罢不能的感觉。首先,我要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劳碌一天后,赶去和导演、制片以及他的哥们聚集一起,为剧本的修改碰头。其间,我们有不少柳暗花明的喜悦,当然,很多个夜晚我们为争论某个逻辑混乱的情节而苦恼不堪。
接下来,我还承担了邀请主演的任务——谁让我采访的时候会认识不少演员呢。在脑子里将许多熟悉的面孔过滤了一番,最终,我们将目光锁定在卓君和穆丽燕身上。其实他们当时也很忙。卓君的石磨米粉店正在上海开张;往时忙于拍戏的穆老师虽然奇迹般出现在南宁,但是她回南宁,主要是因为房子装修和亲人生病要回来照顾。但是他们都特别义气地答应下来,而且基本没要酬劳,就顶着烈日开工起来。
人生很多时候,你根本弄不清楚,为什么去做一件事情。可能有自己的喜好,可能有商业利益的召唤,而有时候它们已经水乳交融地交织在一起。正如人的每一次启程,谁能说得清是相逢还是别离?
新闻推荐
“献血一袋,救人一命” 红色爱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分享献血历程
本报讯(记者赵金玲)10月31日下午,广西艺术学院南湖校区会演中心座无虚席,一场“红色爱心传播文明”的专题讲座在这里举行,南宁市红色爱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的“领头羊”羊建明与在校大学生分享他的...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