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莫燕蓉潘俊秀记者 韦薇)被执行人的身份信息是执行办案的关键因素。如果被执行人身份信息不明确,就意味着办案线索中断,执结案件几乎无望。兴宁区法院执行法官在克服重重困难后,于10月27日成功执结了一起被执行人“无业无产无信息”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
这起案件源于一起车祸。2008年1月,原告覃某之子驾驶一辆中型货车与南宁丰润公司(以下简称丰润公司)的货车发生碰撞,造成车辆破损,覃某之子与丰润公司货车司机不幸身亡。交警认定,丰润公司货车司机负事故全部责任。
一个月后,丰润公司将原告方的事故车辆带回其公司开办的汽车修理厂维修存放。汽车修好后,修理厂通知丰润公司和车辆挂靠的南宁益嘉车队验车。然而,丰润公司和益嘉车队在验车后都没将车提走,导致车辆在维修厂处一放就是三年。
2011年,原告方以不能用车给自己造成停运损失为由将丰润公司诉至法院,而益嘉车队的经营者闭某则被列为本案第三人。
法院经审理认为,事故车辆的停运损失并非丰润公司造成,而是由车队验车后未履行通知死者家属的义务所致,原告损失应由车队赔偿。因车队为个体经营,故法院判决车队业主闭某承担赔偿责任。
原告方于今年3月份申请执行该案,执行法官却发现这是典型的“无头案”。首先,闭某所经营的益嘉车队已经解散,车队之前的营业设施、工作人员均已撤离;其次,益嘉车队撤走后没有留下任何关于经营财产的线索;再次,闭某身份信息不详、住址不详。这也意味着,该案被执行人“无业无产无信息”,找到可供执行财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另一方面,该案申请执行人因涉案交通事故丧失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眼下正等着赔偿款缓解生活困难。
为了让申请执行人尽快拿到赔偿款,法官先后尝试通过询问益嘉车队原雇员、向自治区公安厅查询闭某户籍等方法来查找闭某的身份信息等,但一无所获,案件执行一度陷入僵局。执行法官没有放弃,经过长达3个多月的大范围搜索后,终于在大沙田一带的派出所找到了闭某曾经登记的身份信息。法官顺藤摸瓜,最后在另一个派出所找到了闭某的身份证号。
通过闭某的身份证信息,法官很快查询到了闭某住址及其名下的银行存款。然而,闭某在接到法院执行通知书后,以不服判决、要提起申诉为由拒不执行义务,并迟迟未提供案件申诉材料。在认定闭某行为构成拖延履行后,执行法官一边向闭某进行明法析理,同时冻结了其名下的银行存款。
10月27日,闭某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支付8.927万元执行款。至此,一起被执行人“无业无产无信息”的“无头案”,在执行法官锲而不舍的努力下,最终得以圆满执结。
新闻推荐
“南宁晚报·老友来了——金龙鱼黄金比例食用调和油 乐享健康社区行”走进荣和新城 义诊理疗专业服务送到家门口
跷跷板比赛开始啦歌舞不断,献给居民志愿者给居民按摩义诊台前人气旺志愿者给居民修理家电■本报记者周志英何璨汐/文宋延康/图11月1日,被年轻人戏称为“小光棍节”,荣和新城的居民们在老友的陪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