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能查农残还能快速筛查“地沟油”
“15到20分钟就能出结果,你说快不快?”
走进江西中学食堂,门口左侧有一个二三十平方米的房间,门口挂着“快速检测操作间”的牌子。房间被隔成两个小单间,最里面摆放着一台崭新的冰箱、一个装有设备和试剂的柜子,最外面的单间则是操作间,崭新的实验桌摆放着农药残留速测仪、测试纸、试管等各类设备,俨然一个微型化学实验室。
这里就是王宗瑁的“地盘”。
12月24日这天,学校食堂购进了土豆、白菜、白萝卜、胡萝卜、洋葱、青椒和西红柿等8种食材。王宗瑁和另一名工作人员立即采样抽检,对每种食材依次进行快速筛查。
“15到20分钟就能出结果,你说快不快?”王宗瑁说,不过有的项目要重复开展两次,比如洋葱容易出现假阳性,需要进行两次检测结果才准确。
检测结束,王宗瑁还要进行登记。在实验桌上,记者看到3本登记台账,分别是蔬菜农药残留、吊白块检测和食用油有害表面活性剂的翔实记录,包括时间、品名、数量、供应商名称地址、检测人签名等信息,以便追根溯源。
11月下旬,学校领到这批设备后,王宗瑁就去参加培训。利用这些设备,能对青菜、面粉、肉类、食用油等重点食品的安全性把关。对吊白块、农药残留、瘦肉精等都能进行初步筛查,连让人头疼的“地沟油”也能进行初步筛查。
“今天早上吃的米粉没有吊白块,猪肉里没检出瘦肉精,食用油的指标也没有异常。”王宗瑁说,只有经过他检测合格的食材才能进入食堂操作间,若是有异常就要及时上报,将可疑食材封存起来,禁止有害食品流向学生餐桌。
50所中小学配置快检设备
“就像一场及时雨,给食材把第一道关。”
江西中学校长胡照常告诉记者,该校有2000多名师生在校用餐,保障食品安全任务很重。从本月初开始,每天购进的原材料都经过检测,暂未发现问题食材。在此之前,学校也很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要求所有原材料都要从正规、证照齐全、能提供检验报告的供货商那里进货,而为了确保安全,在学校食堂配备快速安全检查设备还是很有必要的。“就像一场‘及时雨\’,给每天购进的食材把第一道关。”
南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餐饮科科长欧俊军介绍说,学校食堂就餐人数多,是食品安全高风险区域,保障学校师生食品安全一直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作的重点,要狠抓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创新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理念,将监管关口前移,把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充分应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使之成为真正为民、惠民、益民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南宁市从各城区上报的62所学校中遴选出了50家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校作为今年率先配备食品安全快检设备的学校,由市政府拨出100多万元项目专项资金,通过政府集中招标采购购买了一批设备,并发放至每一个学校。从11月初起,南宁市还对这50所乡镇、村屯中小学校的100名食品安全管理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
这套食品安全快检设备充分利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按照“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的原则,对食品原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快速检测,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至今年11月底,配备食品安全快检设备的50所乡镇、村屯中小学校已经全部收到设备,58586名师生将因此受惠。
本报记者 蓝彬彬/文
见习记者 潘章勇/图
新闻推荐
▲忠良村面貌焕然一新。?一群学生在“美丽南方”租用农舍,亲手下厨体验农家餐饮。本报见习记者胡光磊/文潘章勇/图近年来,南宁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不断升温,但与国内的成都等城市相比,在产业规模、...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