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莫棋惠)昨日上午,市文明办、市志愿者联合会组织志愿服务队来到凤岭北社区,向居民免费提供理发、医疗咨询、理财咨询、中医按摩理疗等便民服务,附近不少居民闻讯早早就赶到这里。
“现在的理发店不是烫就是染,我们老年人要找一位合适的理发师还真不容易。你看我这头发剪好之后整个人都精神多了,真是太感谢这班年轻人了!”年过六旬的田阿姨对来自美发学校的志愿者邓玉丹竖起大拇指夸奖道。
而对于邓玉丹和这次参加活动的志愿者来说,今天他们奉献爱心的这3个小时,除了收获志愿服务的快乐,还将被录入南宁市志愿者爱心服务“账本”,并将获得回馈与激励。
“虽然很多志愿者并不看重激励和回报,更多的是享受那种帮助别人的愉悦和舒畅,但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是对爱心的激励,可以让爱心人士增强自豪感、荣誉感,有助于吸引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市文明办副主任王志杰告诉记者,为推进南宁市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工作,明年南宁市还将接入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志愿云”信息系统,届时志愿者利用手机APP,就能轻松录入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工作记录。即便到外地参加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工作时长也可以累加起来,数据库将永久保存,以此激发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吴子贤通讯员陆建德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村道,一座座装修气派的别墅,一张张写满幸福的笑脸……曾经被贴上“脏乱差”标签的小山村,如今实现了华丽转变,乡村旧貌换新颜。穿行乡间,水光潋滟,鸟语花香...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