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南宁讯(记者郭燕群)6月16日,自治区人大法制委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联合召开立法听证会,就《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简称修订草案)中,群众关心的速生桉种植、广场舞、环保信息公开等问题,邀请来自部门、学界、法律、公众等各界代表进行听证。据悉,听证会的意见建议,将形成听证报告提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作为立法参考依据。
焦点:
速生桉种植应如何管理?
修订草案对饮用水水源等敏感区的污染防治进行了规定。
观点一:重点区域限制或者禁止种植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广西种植速生桉面积已经达到3千万亩,由于一些地方没有科学种植和管理,甚至有的在水源保护区内种植速生桉,对生物的多样性和水土保持等造成了很大影响,建议增加在一些重点区域限制或者禁止种植速生桉等短轮伐期树种的规定。还有的建议,应扩大禁止速生桉的种植范围,不仅禁止范围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等也要禁止种植。
观点二:限种和禁种需慎重考虑
来自农林部门的代表、政协委员和部分来自乡镇以及种植户代表均认为,对速生桉到底有害无害,一直有争论,但是至今环保和林业部门都拿不出权威的数据。到基层调查,发现由于考虑问题出发点不同,对速生桉也有不同的意见。大部分听证代表认为,目前通过立法在全区禁止和限制种植速生桉,条件还不成熟,但在一些特殊区域,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该规范种植。
焦点:
广场舞要怎么约束“降噪”?
修订草案规定,晚10时至早晨6时禁跳广场舞,中午和夜间休息时段禁止猜拳,明确将禁止猜码划拳时间范围划定为“12时至14时30分、22时至次日早晨6时”。
观点一:音量距离应有明确规定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时,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具体规定控制的音量,对公共场所健身娱乐的地点距离居民住宅区的距离,也应在立法中做出明确规定。
观点二:执法取证应更具操作性
有代表认为,规定具体音量和距离则不具可操作性。一方面,由于声音传播叠加的途径不一样,很难规定距离住宅区多远才能开展休闲娱乐活动。另一方面,多大的分贝才是噪声,国家对生活环境噪声环境排放标准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现场取证难,执法部门到现场往往噪音已经消失。
观点三:应明确谁来执法
来自公安机关的代表认为,要落实规定,关键是明确谁来取证,谁去处罚,修订时应赋予了执法机关的权力,针对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操作性更强。
焦点:
水质空气监测结果怎么报?
据介绍,国家新修订的环保法高度重视环保信息公开和公民参与问题,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公民有获得环境信息、参与环保、监督环保等三项环境权利。修订草案也相应增加了环境信息公开的章节。
观点一:增加信息公开渠道
政协委员熊瑞江认为,目前各级环保部门的环情信息公开有实时空气质量状况、水质自动监测实时数据等,水质情况每周有周报,辐射情况有季度报,交通环境空气检测也有半年报或全年报,环保信息公开做得挺好。但是,对老百姓的知晓率和要求还有差距,必须要登陆环保部门网站才能看到,如果能像天气预报般,利用短信、微信等更多渠道向市民公开,会更便民,提高知晓率。
观点二:环保信息能否天天报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廖原认为,修订草案中规定环保部门每年发布一次环境信息,时间太久,最好每年定期发布。他认为,空气质量、水质等环保信息比天气预报更重要,“明天是刮风还是下雨,对生存质量没有造成太多影响,但如果有雾霾或者大气污染严重,市民就会自动采取戴口罩等自我保护的措施,这些环境信息应该像天气预报一样,每天都能查阅到。”
新闻推荐
今报南宁讯(记者苑长军)6月22日上午,在南宁市望园路口幸福家园小区,一女子疑似吸毒后产生被迫害的幻觉,突然从3楼一阳台跳下,砸中停在楼下的小车。目前,这名女子仍在重症监护室抢救。警方正在做进一步调...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