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倩雯摄
本报讯(记者 孟娟娟)昨日上午,位于五象新区玉洞大道北侧、五象湖公园西侧附近的南宁市国家档案馆(含南宁市方志馆)项目正式竣工投入使用。档案馆将主要用于集中管理全市的档案和文化事业资料;方志馆则用于搜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同时也为公众读志用志开展服务,进一步完善南宁市公共服务配套。
据悉,1960年11月,南宁市档案馆成立。1961年6月,中共南宁市委档案科改为南宁市档案局,南宁市档案馆与南宁市档案局合署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管理,是中共南宁市委直属事业单位,履行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保护利用两种职能。2001年8月21日,南宁市档案馆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市政府确定市档案馆为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2008年8月,南宁市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
2014年10月16日,南宁市国家档案馆(含市方志馆)项目开工建设。项目采用BT模式建设,总投资约3.4亿元,总建筑面积3.33万平方米,含市国家档案馆、市方志馆及附属用房3个建筑单体。昨日上午,该项目正式竣工投入使用。
南宁市国家档案馆作为地方综合国家档案馆,是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档案馆,是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目前,馆藏档案218个全宗84065卷,照片4741张,录音、录像带79盒(卷),光盘档案391张,实物档案450件,资料8173册。按档案归属的历史时期划分为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和新中国成立后档案。馆藏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医药、宗教、民族等方面。
项目将兼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五位一体”功能。档案馆主要用于集中管理全市的档案和文化事业资料;方志馆则用于搜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同时也为公众读志用志开展服务,可有效缓解目前市档案馆、方志馆容量不足和存藏珍贵古籍地情资料储存地方受限的难题,进一步完善南宁市公共服务配套,为新时期全面提升南宁市依法治档工作水平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何任朗通讯员郭建锋吴松蔚)经过3月1日、17日、22日3次拆违行动,兴宁区完成对东沟岭临时市场的拆除工作,临时市场原先占用的道路和休闲广场将还给群众,占道经营、“脏乱差”和噪声污染等问...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