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手作艺术家
中观人文书院特聘讲师
“释手辑”品牌创始人手作精品展令人赏心悦目
晌午,在炽烈阳光下一幢被草木重重包围着的绿色小楼的一侧,竹编被制成鸟笼状置于草丛间,仿佛天然生长于此。从草丛小径钻进,惊现一座书院被妥帖安放在这里,推开书院的玻璃门,满屋草木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场小而美的手作精品展在此悄然上演,刺绣、文玩、香囊、小画……无一不散发着大自然的美好。在这如同“世外桃源”的静谧之地,跟着《锋尚》一起,看看这些夏之美物出自谁手吧!
用手作虚度时光
这场小而美的展览来自手作艺术家彭敏,是她近十年的手作精品汇总。彭敏老师也是这座书院的特聘讲师,教授生活美学系列课程。二十年前,毕业于国画专业的她并没有立即投身艺术工作,曾有约十年光景也为工作奔忙,近年才为了家庭隐退“江湖”。
不过艺术并未远离她的生活,手作刺绣、香囊、文玩珠串都是她的日常。她说,只有把自己埋在手艺活儿里,心灵才得到片刻的休憩。每逢假日,彭老师定要和家人回归山林间,识百草之名,画草木之美。正如彭老师热爱的那句话所说:“江山郎月,本无常主,闲人即是主人。”也就是说,芸芸众生难免为生活忙碌,如果在繁忙中都能保持闲定之心,无论是月亮的阴晴圆缺还是江山几何,你都可以是欣赏到生活之美的主人。
“就像我们身边的野花野草,我们熟悉它、品尝它,却常常不能把植物与它的名字对上号儿。”彭老师信手在画间一指——这是我们小时候偷尝的“酸咪咪”,那是消暑下火的金银花,这是我们药材里常见的蛇床子……确实,如不是彭老师用一笔一画、一针一线记录下草木的姿态,还真的没有留意过生活隐匿的野趣之美。
回头去看画,瞥见画下是蓝绣花与粉牡丹,交错着城郊采来的荷花,还有星星点点的无名野花点缀其间,实在为精致的美感里平添几分生机。
浪潮下的贝壳与沙砾
画里的野趣之美源于彭老师的童年记忆,跟随着身为厨师的爷爷的脚步认识百草。那时年代久远,化学合成的调味品还离生活很远,所以爷爷所有的香料都源于山野间。儿时的彭老师就一边采一边把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追逐植入心间。而与中观人文书院结缘,也是与书院提倡的崇尚自然的理念不谋而合。
随着彭老师的脚步,我们为看画拾阶而上,只见书院一步一景,亦不乏山野之美。书院主体为玻璃房,房间墙面被漆成草木绿的颜色,时时流露出佛学的气息。楼上是展厅,其中一隅辟作禅房,访客们在这里以禅茶会友、以诗歌交心,平时会有国学、礼乐等课堂供志同道合者相聚研习。而本次个展的主角彭老师则会授予大家礼乐方面的课程,手作香囊、刺绣、绘画等生活美学的课程都有所涉略。
从书院院长那里知悉,书院以社团为基础,作为非营利性组织而存在着,全以志同道合者自发组织并传道授业解惑也。创始团队来自各行的精英,各司其职,只为传承中华文化。不仅在南宁、北京、上海、深圳,乃至法国、德国都有书院对外交流的身影。
当笔者感叹书院对文化传承的持之以恒,院长先生仅淡淡地感叹:“时代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志同道合的就被我们留在了沙滩上,无论是贝壳还是沙砾,总希望留住一个是一个。”
学校里常教我们有用的知识,而无用之美亦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对美感知的能力。那些用力追寻美的人便可以感知:“而最美的时光便是虚度的时光。”
新闻推荐
▲桂南管理处工作人员给中奖站点送牌匾▲来道贺的投注站业主收到了梁女士送出的招财猫和彩票红包本报讯(记者林灵文/图)“这里发生了什么喜事?”6月15日下午,南宁市良庆区的一条巷子里,突然传出了一阵...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