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中午在咸淡水交汇的河里撒下鱼网,晚上就能大丰收!”对于村里的资源,黄艳如数家珍。村里许多老人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黄妹”。“黄妹”下班后经常与大家在新建的篮球场上运动比赛。支书罗世毅说,黄艳的助农脱贫工作显然已打进了“内部”,“以前村里的护家狗见着生人都很凶,现在见到她都会摇尾巴了!”
在村民眼里,第一书记就是如此的接地气、为人民,扎根村子壮产业,勤跑展会拓销路。
“她经常带我们到市区,甚至去南宁参加展销会,我们的海鸭蛋才能闯出销路。”钦南区红树林蛋鸭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丽感激地说道。
“帮养殖户树立起品牌,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之前对市场经济了解甚少的黄艳,通过不断奔走学习,虚心请教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党员、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很快就厘清了带领本村向海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坚定地把谷仓村海鸭蛋送到自治区进行检测,出具产品质量报告,并以“钦州红树林海鸭蛋”的品牌,成功申请了国家农业部认证的地理性标志产品。如今,谷仓村的海鸭蛋已经走上南宁、钦州等地超市货架,价格每盒达60元。“黄书记总是强调要生态养殖,招牌绝对容不得半点掺假。”陈丽每天早上便把鸭子放出大海觅食小鱼小虾,傍晚回到鸭棚再喂食玉米等粗粮补充营养确保鸭蛋品质,并把产品不断推向高端市场,现在全国各地的食客都能尝到这新鲜的海味。谷仓村的养殖产业在稳步发展中不断扩大,销量的不断上涨,也让村民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生产、生活中。
利用这片海,做足致富文章。黄艳积极引导群众、贫困户以产业化思维发展对虾、海鸭(蛋)、罗非鱼、加洲鲈鱼、大蚝等养殖产业,同时鼓励村民成立养虾、养蚝、养鱼、海鸭(蛋)养殖等产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资销售点等合作组织,为村民提供农资供应、农产品购销、科技指导、信息提供、电商销售等服务,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保障,构建了贫困户与贫困村特色产业相融合的发展路子。“黄书记一来,路修通了,产业旺起来了,文化生活也丰富了!”黄艳通过建强基层组织,多措并举促脱贫和乡村面貌改观,提升治理水平促和谐,发展产业造福村民,赢得了群众的普遍称赞。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媚通讯员韦少宁)“那洪沟现在基本没有臭味了,还成了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3月21日一大早,南宁经开区北海路盛天新界小区的居民赵阿姨、秦阿姨等几户居民,相约来到那洪沟街头绿地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