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润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之风吹到内江。1906年,内江县开办了中学堂(即后来的内江县立中学,现内江一中的前身),地址就在现上南街内江军分区干休所内。
此地系明、清以来科举之“考棚”,进校门有横匾“考行察艺”、“天开文运”,后操场门上有“腾蛟”、“起凤”匾额。
这些匾额均为县知事杨增辉的手笔。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杨县令自“接篆”内邑不久,听说县里有位名书家谢宝南,便登门恭请他为“考棚”题书匾额。当时,谢家经济较拮据,便提出须润笔费300元(银元)。杨增辉碍于初上任,不便开支,酬金难以兑现,便向谢宝南表示了歉意,然后说:“谢先生,我想在此暂借你的书案试书一二匾额如何?”谢宝南想看看县太爷的书法水平,当即表示欢迎,并备好纸笔,待县太爷挥毫。没想到,杨县令执笔在手,灵动自如,信笔任墨,奋笔疾书,一挥而就,自成体式,而几幅匾额字体各异。谢宝南自愧弗如,难掩羞惭。自此,谢宝南立志发奋,潜心苦练,书艺大进。尔后,谢宝南为本邑文庙、城隍庙、圣水寺等庙宇书写了不少牌匾,索书者众。
内江中学堂第一任校长系留学日本的王黻堂。学校为开设日文,他曾专聘日籍教师岩川来校亲授日语。梅晓初在上世纪20年代初读中学时,亲见教员院里有一座木结构的日本式的小屋,是为日语教师专设的,可见当时对外籍教师的尊重,充分体现了“尊师重教”的风气。
内江学风日隆,兴学更甚。1926年春,内江县立师范学校成立,省教厅委派钟汝为任校长,1932年改名“内江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1945年改名“内江县立师范学校”。1946年,“四川省内江女子师范学校”成立(简称“省女师”,地址在武庙,现上南街内江六中处),曾传清任校长,直至解放。1950年与内江县立师范学校合并名“川南内江师范学校”,后又改名“四川省内江师范学校”(后来并入“内江师范学院”)。
1932年,由李仲权、李子奇等人创办“内江县私立沱江初级中学”,1933年增设女生部名“明德女中”(校址阴家巷),1934年更名“沱中女生部”,1944年“沱中”增设高中部,更名“内江私立沱江中学”(即现内江二中前身)。
1939年秋,以杨重熙(内江人,留美学生)为首的美国以美教会和以罗象翥(内江人,北大生)为首的内江强华学会合作,在内江开办“求精中学”内江分校(地址在桂湖街建德小学后院,原市医院宿舍),1943年改名“求强中学”,次年秋招高中班,后迁桐梓坝改名“大洲中学”(即后来的“一初中”,乃现“内江六中”前身)。
1939年,创办有“朝阳中学”(地址张家场)第一任董事长公孙长子、校长陈致祥。
1942年,曾佐廷、张仲孝等创办“内江私立蓉关中学”(校址为椑木镇板板桥陆家漏棚,系内江四中前身),董事长曾佐廷、校长张仲孝。
1942年秋,伍心言等创办“内江私立景福初级中学”(校址在东兴镇羊子市王家漏棚,后为“内江三中”,现内江一职中前身),董事长伍心言,校长高一白、刘高汉等。
1946年,晏秉仪、晏汝绅等创办“内江县私立明达中学”(校址在白马镇,内江五中前身),董事长晏秉仪、校长官举俊、朱英、袁正铭等。
如今,内江的普通中学、各类中等专业学校、专门学校颇多,更有“内江师范学院”“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真是昔非今比,足见内江“兴学”的继承与辉煌。
新闻推荐
日前,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邀请市人大、市政协、民主党派、市民、企业等各界代表,参加了食品药品安全开放日活动。他们先后深入到程熊酿造有限公司、桐梓小区农贸市场、四川天德制药有限公司...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