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园区车间里,机器飞转,工人忙碌;
在建项目工地上,焊光飞溅、吊塔林立;
在田间地头里,农民挥汗如雨,黝黑的脸庞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汉安故郡——市中区,一场场轰轰烈烈的重点项目建设大会战全面展开。
今年1—6月,全区在建项目126个,其中新开工69个,续建57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66亿元,占全年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2亿元的50.8%,同比增长15.7%,顺利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本报记者 李乐 文/图
项目大推进
夯实县域发展基础
进入4月以来,市中区立足 “早抓”、“抓早”,在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的基础上,乘势而上,提高认识,把广大干群的兴奋点凝聚到推进项目建设上,把精力凝聚到快增长、快转型上,确保实现“双过半”。
6月15日,在市中区召开的确保“双过半”暨重点项目、民生项目推进会上,区委书记官健指出,要把项目推进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按照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要求,围绕项目开展工作,特别要集中精力抓好争取开工项目的前期工作、已开工项目的推进速度,认真解决好要素保障,抓紧项目的筛选、包装、储备,为来年的项目争取奠定基础。
为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市中区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围绕“四个一批”项目,坚持按照“五个一”工作机制,形成全区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抓好劳动巷棚户区及文英街旧城改建、石羊大道、天立国际学校等一批事关民生、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实行项目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和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推进速度;积极整合部门力量,紧紧围绕项目推进工作,采取倒排时间表、强化督促检查等措施,加快未开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促其早日开工,加快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促其早日建成投产,发挥效益。
制定和完善项目推进工作和重点项目的考核奖惩办法,是市中区推进项目建设又一有效措施。
市中区坚持每月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通报一次,每季度作一次深度分析,每半年进行认真总结。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定联系领导、定实施单位、定责任人、定目标任务、定时间进度、定奖惩措施的“六定责任制”,把重点项目建设各个阶段的责任目标分解落实到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具体的责任人、承办人,及时了解工程进度,掌握工作动态。特别是加大对重大项目的跟踪监督,搞好协调服务,确保重点项目年度目标任务能够圆满完成。
市中区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加强目标管理,细化工作进度,实行倒排工期,落实工作责任。同时,目标督查室围绕各项目标的完成,会同发改局及项目主管部门加大督查力度,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项督查,重点抓好省、市级重大项目、中央及省预算内投资补助项目、急难险重项目的督查督办,切实推进全区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是优化产业结构的第一抓手,是推动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着力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市中区在推动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和工程建设上显示出了超常规的气魄和速度,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打造了强大的引擎。
产业大促进
打造多元发展平台
今年上半年,围绕“奋力掀起建设内江‘工贸双强、城乡共进\’先行区新高潮”的总体目标,市中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努力在产业升级、转型上做文章,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全面打造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今年以来,市中区紧紧抓住马鞍山老工业基地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机遇,巩固提升传统优质产业,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体系培育、产学研协同创新“四大工程”,着力扶持数控机床、工装夹具、稀土铝合金等新技术和产品的提升改造。
另一方面,全力推进“一区两园”发展,狠抓乐贤工业园区巩固提升,不断提高园区生产能力、吸纳就业能力和税收贡献能力;积极配合推进以白马组团为主承载体的内江高新区西区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为市中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空间。
在“创新驱动”成为内江市发展主旋律的背景下,市中区重点抓好台耀、永信集团与汇鑫制药扩大维生素D2生产规模及新建药品生产线等高新技术项目,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明显提升。
在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同时,市中区依然没有放缓发展传统产业步伐。
2013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总投资1.2亿元,项目覆盖靖民镇、龚家乡,分为水稻和养鸡两个产业建设,其中水稻产业重点支持田网、渠网、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水稻高产创建11500亩,养鸡产业重点支持养殖小区建设,引进优质鸡苗26.4万只,进行标准化养殖,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就业600人,实现项目区农民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该项目已于2014年5月顺利通过验收,
滨江假日酒店项目,是引进英国洲际酒店集团与四川浦发置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四星级假日酒店,占地5亩,总投资30000万元,规划总建筑面积为30000平方米,共30层。酒店建成后可解决就业300余人,扩充全市星级酒店的数量,进一步提升全区旅游接待水平,成为甜城湖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民生大改善
凝聚经济发展合力
市中区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民安为要、民和为重的执政理念,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时刻关注民生,持续改善民生,坚决保障民生,从而凝聚了发展的强大合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据了解,今年市中区计划开工的42项重点工程,涉及民生类项目达22项,占据了“半壁江山”。
内江天立国际学校是四川天立教育集团斥巨资在市中区投资建设的一个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的一体化、全覆盖全程精英教育基地。该项目位于乐贤镇三元村,总投资18亿元,规划用地374亩,在校学生人数预计6000—10000人,教职工1000人。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已正式启动,预计明年9月正式开学。
太子路棚户区改造项目,占地140亩,建设内容包括安置还房和商住楼,建筑总面积48.5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6亿元。该项目于今年2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还房6300平方米。高层3号楼已完成人工挖孔桩,高层7号楼以及南面4号楼正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预计今年将完成投资2亿元。
主城区老旧院落试点工程——城西街道吕祖庙社区范家大院1号院及2号院、城东街道箭道街社区新民巷4号院改造工程已全面竣工。今年内,市中区还将陆续改造老旧院落53个,涉及玉溪街道、城东街道、城西街道、城南街道、牌楼街道,惠及6302户居民。
此外,白马工业园安置还房项目、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内江十小二期工程建设项目、2014年县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沱江史家段防洪堤建设……随着一项项民生工程的实施,人民群众将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今年以来,一场场轰轰烈烈的重点项目建设大会战在市中区全面展开,无论是城镇中心,还是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项目攻坚场面。全区54万干部群众勇于担当,奋力拼搏,以昂扬的斗志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展现出了汉安故郡应有的气魄,项目建设让市中区的发展更直观、更生动、更宽广。
新闻推荐
(实习生徐艳梅)7月23日,全市重点项目暨投资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对上半年内江市重点项目工作情况作了通报,号召全市上下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把主要精力集中到重点项目推进上来,迅速在全市...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