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内江新闻 > 正文

千年文脉的符号——挂榜山:“天开文运”的前世今生

来源:内江日报 2014-07-20 02:3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实习生 段春秀 李林蔓 文/图

甜城湖东岸,紧邻大千广场的就是挂榜山。这里曾是科举时代张榜的地方,见证着内江一千多年无数代科举人才跨进仕途的重要一步。在这里,还“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挂榜山右侧十米之外的山石上爬满了杂草,草下掩映着四个石刻大字:“天×文运”,其中,有一个字已经模糊,难以辨认。

“这是内江独特的文化符号——‘天开文运\’!”长期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内江赋》作者甘光地告诉记者。

渐被遗忘的“天开文运”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天开文运”究竟有什么寓意?它怎么来的?它给内江带来了什么?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近日多方探寻,试图揭开“天开文运”不为人知的“身世”——

关于“天开文运”的寓意

“天开文运”究竟有什么样的寓意?

采访过程中,记者请教了多位通晓内江历史、文化、档案方面的人士,他们均给出了同样的答复:暂时没有发现具体阐述 “天开文运”含义的史料,也没有更多人关注它。正因为如此,“天开文运”的内涵变得神乎其神。

关于“天开文运”表达的含义,在文史方面并没有书面解释。不过,内江文史专家主要存在两种看法——

有一种说法,“古汉安(内江)得沐皇恩,文风大振”——

长期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的王德润比较认可这一说。他说:“在古代,‘天\’指皇帝,‘天开文运\’题字的挂榜山,正好是科举放榜的地方,希冀皇恩浩荡,文风大振。”

还有一说,内江有着得天独厚的山川地理优势,造就了内江文运昌盛,文风鼎盛——

“襟带泸合,控引巴渝,寰宇之内,名山大川,莫如西蜀,蜀景之美,瑰伟奇特,莫如内江。”有先辈贤达这样描述内江。

就连诗人李白也赞叹:“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有着风水学鼻祖之称的郭璞描述内江:“山行依旧合,水去复还东”。城市也因水而兴、抱水而卧,得水之灵。

……

由此看来,历代名人对内江从不吝赞美之词。

纵览内江历史,自唐代产生第一位状元范金卿之后,直至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千多年间,先后有3名状元和300多名举人彪炳史册,还涌现出多位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深远的人物。

“得享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生长在这希望的田野上,能不自豪而奋起吗?这才有了‘文运昌盛\’,(这)就是‘天开文运\’的真意!”甘光地向记者娓娓道来。“整个科举时代,四川考取状元19位,内江拥有其三,这还不是‘文运天开\’,魁星高照吗?”

“内江历史悠久,出了很多历史文化名人,算是‘天赐宝地\’,‘天开文运\’的含义也就在于此。”长期研究内江文化历史的陈华荣认为, “天开文运”高度概括了内江的文化底蕴。

内江尚存两处“天开文运”

关于“天开文运”的由来,内江很多文人墨客都充满兴趣,甘光地就是其中一人。

“在我们追溯内江深厚文化底蕴的时候,有一个特别的信号,不断进入我们的视野,那就是‘天开文运\’四个大字。”甘光地在他撰写的《内江乡土文化探骊》一书的《天开文运话内江》中这样描述道。

“一个城市有3处‘天开文运\’题字,这在种现象,全国并不多。”甘光地告诉记者,除了位于“挂榜山”的“天开文运”题字外,内江还有两处“天开文运”。

在甘光地的指引下,7月13日,记者来到了另一处“天开文运”题字所在地——城南3.5公里外的三元塔。

“‘天开文运\’就在塔身上!”顺着守塔人吴国友指的方向,在塔正门的第二层窗楣上,镌刻的“天开文运”四个字清晰可见。

除此以外,内江还有一处“天开文运”题字——

长期研究内江地方文化的李建友告诉记者,内江第三处“天开文运”题字,是在内江城区上南街原来的科举考棚处(现内江军分区干休所),史传是由知县杨增辉题写的。记者前往实地查看时,已找不到“天开文运”题字的踪迹。

“‘天开文运\’是匾额题字。”李建友说,“因为建设需要,大概在上世纪六七十代已被拆除,一些年纪大一点,还有点印象。”这种说法,也在其他文史专家那里得到了证实。

在甘光地看来,内江的“天开文运”题字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我们国家虽然其他地方也发现了‘天开文运\’,但(时期)都比内江晚,还有就是主要为家族所作,而内江(的‘天开文运\’)则是为全内江① 而作,内江是当之无愧的‘天开文运\’之城。”甘光地如此评价。

“天开文运”题字的由来

内江“天开文运”题字是怎么来的?这里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典故——

据史料统计,自唐宋以来,内江中进士、举人的数量一浪高过一浪,明朝更到了高峰,中进士和举人的总数,几乎占四川名额的一半。 “到明代,内江出了180多个进士,甚至当时1家考7个进士的情况都有,在全国实为罕见。” 甘光地说。

不过,到清朝,进士数量在减少。“整个清代,内江才出10多个进士。”甘光地说,当时,人们认为“文运”有所衰弱,希望“回运”。

清朝嘉庆十四年(1809年),浙江人顾文曜上任内江县知事(即知县),格外“重文教”,故重建了内江文风塔三元塔,并在挂榜山题下“天开文运”, 寄托了他对内江未来的良好期盼和祝愿。

“顾文曜不用‘赐\’,不用‘赋\’,也不用‘兴\’,不用‘启\’,而独用“开”,肯定是(经过)认真推敲,富有深意的。”在甘光地看来,顾文曜是希望内江能广开文路,开张文风,涌现更多的人才俊彦。“官员重视,老百姓才能重视,才会更加积极努力,才会出这么多人才。”直到现在,人们在挂榜山上都能隐约看见落款的“顾文曜”三个字。

另一处“天开文运”则与三元塔相关——

在古代,古人为求多中科举进入仕途,又镇地方之人文风水,企盼天降大任,文运勃兴,就会修建文风塔,寓意“树文风”。三元塔也是基于这样的理由修建,始建于唐代,明末损毁,嘉庆年间重修。

甘光地找到了“重修三元塔碑记”史料,里面记录了三元塔重修过程,大意记载了人们对“文运”的企盼,故而,三元塔得以重修,以求“重振文风”,“天开文运”便镌刻到塔上的第二层窗楣上。

如此一来,三元塔的“天开文运”与沱江对岸挂榜山的“天开文运”隔江相望、遥相呼应,寄托了先贤们希祈内江文风兴盛、才俊辈出的殷殷之情。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杨增辉任内江地方官,为鼓励考生,在内江城区上南街原来的科举考棚处题有“天开文运”匾额。

继往开来的“内江文运”

关于“天开文运”,在内江很多谜团还没有解开,就连三元塔上的“天开文运”是否出自顾文曜之手,在内江文史界还存在争议。

“因为没有落款,有人说是顾文曜题的,但字体却与挂榜山不同。不过,一个人也可能会写两种字体。”甘光地认为,不管是谁题的,都承载了人们对文运的企盼。

成百上千年以来,内江的“文运”一直在延续——

素有“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美誉的内江,自东汉建制汉安以来近2000年② ,“伟人滔滔不绝,如水之赴湍,石之在渊”(内江先贤丈雪语)。到开创科举,唐代开元年间,内江就出了首位状元范金卿。宋代和清代,内江又出了两位状元——赵逵、骆成骧。宋代和明代,内江出了两位宰相——赵雄、赵贞吉。清末,虽然废除了科举制度,内江仍然是人文鼎盛,大师辈出。至民国,再至新中国成立,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革命先驱喻培伦大将军,国画大师张大千和新闻巨子范长江等,还诞生了许多无愧先贤的风流人物,谱写了新的文化篇章。

“‘天开文运\’ 的教化功能和精神力量还是不可估算的。”因此,甘光地才在《内江乡土文化探骊》如此题诗:“题匾残碑存古意,天开文运望江城”来赞美“天开文运”。

“内江是一块‘天开文运\’的沃土,内江人可以充分利用‘天开文运\’这一符号,树立内江文化自信,相信内江的文化,在文化上自立,把内江文化事业做得更好。”甘光地建议。

“‘天开文运\’四个字的来龙去脉及丰富的内涵,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王德润说,由于没有更多可供参考的史料,“天开文运”也给人们留下了无限遐想。

① 那个时候内江没有市的概念。

② 这里不需要苌弘的故事了。

新闻推荐

内江交通运输部门交通“惠民工程”再创佳绩

(吴祥林)今年以来,内江市交通运输部门在开展党的群从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把抓好农村公路、危(病)桥改造、渡口码头等建设作为一项为民、爱民的交通“惠民工程”来抓,收到显著效...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千年文脉的符号——挂榜山:“天开文运”的前世今生)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