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安装报警器,构建安全防护网
□郭飞 本报记者 张啸
“一个报警器响了,附近10户人都赶来帮忙。”5月26日,内江市东兴区高桥镇跳墩村,70岁的邓杨容老人说。老人所在的跳墩村,超过7成的人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在有盗贼光顾时,村民们很头疼。
5月初,由政府买单、镇派出所给村民安装了“联防报警器”,邓杨容家便有一个。该报警器以10户人为一组,每户人的报警器都有编号,只要一户人报警,周围10户人的报警器都会响,并显示出编号,确定谁家出了事。
除了报警,村民有其他需要也可使用报警器。如邓杨容老人已年过70岁,老迈多病,一旦病发,可以按报警器求助附近村民。“农村面广人多,而基层派出所警力有限。”高桥派出所副所长余佳川介绍,所里只有10名警员,而全镇有134个村组,走完一个村组都要半天。“安装报警器后,能将相邻的村民组织起来,实现群组内的互帮互助。同时,能震慑盗贼,预防盗窃。”
像跳墩村安装“联防报警器”的做法是内江构建农村安全防护网的方式之一。“全市其他村也建立了‘十户联防\’制度,具体操作方式各有不同。”内江市公安局宣传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如该市市中区凌家镇石鼓村,该村将相邻10户村民的手机编为1组,有急事拨打相应号码求助。“无论是手机还是报警器,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农村的群防群治,提升农村安保水平。”该负责人说,村民参与村子的治安防治,将弥补基层警力不足的窘境,进一步强化打击犯罪的力度。
新闻推荐
6月22日,志愿者在内江市东兴区的街头进行行为艺术展示,倡导市民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为迎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内江市义工联和内江师范学院的100余名志愿者走上街头,以健康徒步、行为艺术、集体签名等...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