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来,全市先后四次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从160元/月提高到400元/月,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从990元/年提高到2460元/年
■ 2011年以来,全市投入城乡低保资金共14.19亿元
■ 2011年以来,全市公办养老机构建设总投资2.1亿元;新增公办养老床位8080张;维修改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3389张
■ 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支出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3亿元,累计救助113.24万人次;累计支出城乡困难群众大病救助资金4653.86万元,累计救助1.72万人次
■ 2011年以来,全市救助临时困难群众3.5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951.65万元
内江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已近尾声,事关困难者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否已经建立完善,各项具体目标是否如期达成,老弱病残人士是否享受到完善的救助服务?近日,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经过多年的努力,内江市逐步构建了以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制度为基础,以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为主导,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新模式,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所制定的目标,更多百姓在“十二五”规划实施过程中受益。
◇本报记者 李仁胜 文/图
A 不断完善体系 城乡低保应保尽保
早在2011年,内江市就出台了《中共内江市委、内江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内委发〔2011〕14号),坚持以人为本,整合社会救助资源,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以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制度为基础,以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为主导,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新模式。
2011年以来,内江市先后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化的城乡低保审核审批协查制度、备案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城乡低保操作,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健全民主评议制度,设置固定公示通报栏,推行资金社会化发放,规范档案管理,全面推进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力争不错保、不漏保,实现了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全市投入城乡低保资金共14.19亿元(其中城镇低保资金8.43亿元,农村低保资金5.76亿元);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分别达到241元和107元。
同时,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5年来,全市先后4次提高了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将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从160元/月提高到400元/月,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从990元/年提高到2460元/年。
此外,内江市还积极探索“分类施救”办法,着力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对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对象、重病重残家庭、双下岗家庭等特殊困难对象实施重点保障,适当提高补助水平。
B 硬件提档升级 安度晚年“夕阳红”
10月18日,东兴街道敬老院里一派祥和喜悦气氛。党员志愿者和艺术团的老年志愿者们走进敬老院,与五保老人们一起包饺子、唱祝寿歌,陪伴敬老院老人们度过了一个温馨的重阳节。
吃有营养、睡能安心、娱有乐趣、病有护理……近年来,内江市大力加强敬老院提档升级,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服务都力图大幅改善,让敬老院成为老人安享晚年的快乐场所。
近年来,内江市以创建星级敬老院活动为载体,以开展敬老院法人登记契机,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服务人员队伍为切入点,将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及特困人员供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参与为辅的投入方式,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敬老院建设;加大向上级争取资金、政策力度,加快公办养老机构建设进程;着力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推动公办养老机构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2011年以来,全市公办养老机构建设总投资2.1亿元;新增公办养老床位8080张;维修改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3389 张;全市现有农村敬老院167所,床位19509张;农村五保供养人员36932 人,其中集中供养19391人,分散供养17541 人,集中供养率为53%;现有敬老院管理及工作人员656 人。
目前,全市有三星级敬老院3所,二星级敬老院9所,一星级敬老院15所;全市已有127所敬老院完成法人登记工作。
C 打通绿色通道 全面缓解看病难
“医疗救助帮了大忙,让我们穷人家也看得起病。”东兴区西林街道特困群众余燕感叹说,她曾经一度为昂贵的治疗费用担忧,在饱受病痛折磨时曾经想过放弃治疗,而医疗救助体系的实施,帮她减免了医疗费用,助她坚强走在战胜病魔的路上。
针对医疗救助资金缺口大的情况,内江市民政部门多渠道筹集资金,全力资助农村五保、农村低保等救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积极组织资助城市“三无”对象、低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确保每个困难群众都能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益。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使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工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相衔接,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互通,扩大基本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覆盖面。
围绕困难群众日常医疗、大病医疗和住院医疗等不同医疗救助形式,内江市不断探索和完善救助方式,提高住院和大病治疗报销比例,多层次、多形式满足困难群众医疗需求。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支出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3亿元,累计救助113.24万人次;累计支出城乡困难群众大病救助资金4653.86万元,累计救助1.72万人次。
截至9月底,全市城乡困难群众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达65%,城乡医疗救助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的医疗问题。
D 下好“及时雨” 遇到困难帮一把
人生难免有坎坷,临时遇到困难怎么办?临时生活救助制度的实施,让不少人切实体会到“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临时救助是政府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救助。
从2012年1月1日起,内江市正式启动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众的突发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也标志着内江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2014年和2015年,内江市两次分别对《内江市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始终着眼于提升救助质量,增强救助效果,积极推动建立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临时救助机制。并认真研究并妥善解决贫困群众的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问题,切实抓好临时救助制度建设,以缓解家庭困难,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2011年以来,全市救助临时困难群众3.5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951.65万元,为上万个困难家庭带来“及时雨”,为数万人点亮砥砺前行的希望之灯。
新闻推荐
内江市出台《实施意见》提出目标——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记者李云川)“2016年,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2017年创建成国家卫生城市。”10月26日记者从市委办获悉,内江市近日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将进...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