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小玲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省委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将贯穿“十三五”始终。
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的放矢是关键。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内江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5”文件,即《中共内江市委 内江市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5个专项工作方案。
其中,“去产能”被放在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内江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定了内江“去产能”工作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
积极“去产能”,内江动作迅速
老工业城市、老工业基地,这些“头衔”对于内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内江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产业,也为内江“去产能”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先看一组数据——
2016 年至 2018 年,全市钢铁行业压减产能 120 万吨,化解煤炭 50 万吨,化解机砖 2.85 亿匹,化解印染 2400 万米,化解造纸 3.1 万吨,化解化工 2 万吨,化解耐火材料 11 万吨,化解瓷砖 2300 万平方米。
这是《方案》明确的“去产能”目标。
从数据上就可以看出,内江化解过剩产能,重点要从钢铁、煤炭、印染、化工、建材等行业入手。冶金建材产业、煤炭产业两大版块是重中之重,也是内江推进去产能的突破口。要结合川威集团的脱困帮扶,以及煤矿停产整顿和兼并重组等工作来推进“去产能”。
事实上,一直以来,内江市都十分重视去产能相关工作,已有一系列实质性动作,特别是在钢铁、水泥等企业关、停、并、转上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切实淘汰关停小立窑水泥。目前,按照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内江市所有的小立窑水泥已全部淘汰关停,仅“十二五”时期就关停水泥企业27户、淘汰生产线32条,化解过剩产能370.4万吨,累计节约标煤37万吨。
二是全面启动钢铁去产能工作。内江市正在积极对接国家、省相关政策,已经启动论证和编制川威集团120万吨钢铁去产能化解方案,努力争取国家、省上政策支持和专项资金补助。
三是加大去产能财政资金扶持力度。2016年,内江市初步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并将对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行差别化的工业信贷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主动化解过剩产能,实现创新发展。
稳妥“去产能”,内江多措并举
老工业城市内江,“去产能”之战箭在弦上,迫在眉睫。
乘着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东风,内江市持续用功、精准发力,实现“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品质量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好转”的目标。
记者梳理《方案》发现,内江市从14个方面来明确工作重点——
坚决杜绝新增产能,依法依规淘汰落后及退出过剩产能,引导企业主动压减产能,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扩大消费并鼓励使用本市优质钢铁、煤炭、水泥等产品,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推进钢铁、煤炭等行业重组整合,支持开发高端产品,提升质量品牌,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妥善安置企业职工,支持盘活土地资产,加大治乱减负力度。
“坚决杜绝新增产能”成为《方案》提出的第一条重点工作。《方案》指出,不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审批新增产能的钢铁、煤炭、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项目。
政策已定,关键在落实。
据市经信委副主任代云利介绍,为让企业及时了解政策,内江市将对国家、省市相关政策进行汇编,为每户企业发放,确保宣传到位。同时,加强对相关企业的培训,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化解过剩产能。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专项资金支持,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化解过剩产能。
在推进“扩大消费并鼓励使用本市优质钢铁、煤炭、水泥等产品”这一工作中,市经信委将分行业组织企业进行产品对接,由政府牵线搭桥推动企业面对面交流,鼓励市内企业使用“内江制造”产品,在扩大消费的同时形成产业链条。
除了该《方案》以外,内江市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发展。目前,正在起草《关于推进工业强市的八条措施》,计划2016年由市财政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化解过剩产能的工业企业。
培育增长点,做好“加减乘除”
去产能不能只消不长,落后的产能要淘汰,同时也要加强技术改造创新,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使产业结构不断从低端走向中高端。
“去产能只是调结构、促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在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上,内江市重点开展了产业优化升级“加减乘除”法,在去产能中转型升级。
在做“减法”上,在传统玻璃、水泥等行业加快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确保全年关闭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5户。
在做“除法”上,稳步推进煤矿停产整顿和兼并重组工作,力争全年关闭小煤矿8户,力争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与此同时,要做好“加法和乘法”,上新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稳增长。
在做“加法”上,突出对传统优势产业的关键部位和核心环节集中实施技术改造,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型业态转型,确保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稳定在90.0%以上。
在做“乘法”上,继续加快培育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分别提高3.0、2.5个百分点以上。
“加减乘除”法的背后,意味着在压减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这些也是内江市老牌大企业大集团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川威集团和白塔集团为例——
川威集团通过实施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在转型发展上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正在积极论证编制原有的5台老高炉钢铁产能化解方案,同时通过突出钢铁主业、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财务成本等多种有效措施提升企业发展效益,通过钒电池等新产品深度开发,不断提升企业发展水平,不断增加企业就业岗位,确保生产稳定、职工稳定、市场稳定。
白塔集团搬迁入园扩能建设后,通过大力实施技术改造,瓷砖等主要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市场价格稳步上扬,职工工资待遇水平持续提高。目前,白塔集团正在启动白塔二期建设,将继续投入专项资金进行技术改造,项目建成后还将新增就业岗位150余个。
此外,即将出台的《关于推进工业强市的八条措施》,将从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提升企业融资能力、支持企业开拓市场等方面全力推进工业企业实现转型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领导小组,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强力推动钢铁、煤炭等企业实现脱困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小丽文/图用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来形容东兴区郭北镇中河村村民杨珍贵现在的生活,再合适不过。生于70年代初的杨珍贵,曾在外打工20多年。...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