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国丞文/图
在资中县新桥镇文化村,村民几乎每天清晨都会见到一位身穿青色雨衣的男子,骑着摩托车,在乡间的小道上颠簸前行着。他就是资中县新桥镇文化村第一书记凌黎。
今年8月,凌黎被派到文化村担任“第一书记”,主要开展扶贫工作。糟糕的路况让凌黎忧心忡忡,而更让他感到压力重重的,是村里的现状。
凌黎发现,村里大部分劳动力都已经外出,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很多土地都荒芜了。
在凌黎看来,扶贫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想帮助村里脱贫致富,必须要靠产业发展,将年轻的劳动力留在农村,才能让文化村这片土地“活”起来。
经过多方打听,凌黎了解到,文化村的土质适合种植一种叫“栀子”的中草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就曾盛产栀子。然而,由于交通阻塞,销路不畅,价格低廉,许多村民最终放弃了种植栀子
“我们准备在这里打造三个种植基地,一个基地大概200亩”,凌黎告诉记者。这几百亩土地,将全部用来种植栀子,为了提升土地利用率,还打算在栀子下面套种鱼腥草。
按照规划,凌黎打算先将这三个种植基地盘活,用以点带面的形势,吸引农村年轻劳动力返乡创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然而,发展产业,首先需要解决的是道路交通和销路问题。通过多方协调,文化村公路硬化,已确定为全镇村道建设优先考虑项目。同时凌黎积极联系相关中草药公司,拓宽销路,目前已与县上一家中草药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凌黎说,产业发展成熟后,将采取电商模式进行销售,争取以更好的价格和更便捷的销售渠道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为缓解农民群众因重大疾病造成的经济负担,近日,资中县决定对2015年度(入院日期在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全年累计住院合规费用,再减去新农合补偿费用、大病医疗保险报销金额、民政医疗救...
资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资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