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受国务院委托,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作了《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署政策研究室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对此进行解读。
违法违纪和体制机制“两手抓”
这位负责人说,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围绕“反腐、改革、法治、发展”,积极推进“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的审计全覆盖,一手抓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工作报告反映的各项审计共移送重大违法违纪问题800多起,有关部门正在按照法定程序进一步查处;一手抓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对审计发现的每个问题,审计工作报告都力求鞭辟入里、还原其历史脉络、剖析其制度性根源,力求客观、准确、深入。
地方债增速下降
根据报告内容,2013年6月底以来,政府性债务呈现两个特点:一是2014年底比2013年6月底增幅较大;二是今年3月底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明显放缓,县级还有所下降。
这位负责人表示,根据新预算法和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从2015年开始,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预算管理,一些地方在2014年底之前加大了融资力度,这是前一阶段债务增长较快的原因之一,随着制度约束的增强,可以预计债务增长将会得到合理控制。
这位负责人同时强调,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等多项政策措施,通过“架设桥、修明渠、堵暗道”,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缓解短期偿债压力。
更关注财政存量资金
与以往的审计工作报告相比,
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单列出一部分反映财政存量资金的审计情况。这位负责人表示,存量资金是当前财政管理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是释放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关键。
近年来,在中央预算执行、地方财政收支、专项资金等审计中,审计署一直将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财政统筹能力、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等作为重点关注内容,往年的报告一般是将其作为财政资金绩效的一个方面,与中央财政管理审计情况综合在一起反映。今年则更加突出反映存量资金清理盘活方面的审计情况,在揭示总体情况的同时,更注重深度分析和提炼,归纳出影响财政存量资金清理盘活的四方面因素。
跟踪审计政策贯彻落实情况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审计署去年以来开展了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工作,着力监督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相关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情况,特别是重大项目落地、重点资金保障,以及简政放权推进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反映好的做法、经验和新情况、新问题,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
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既是审计机关的新任务,更是发挥审计监督建设性作用的重要途径。通过这项工作,力求推动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积极发挥审计作为政策落实“督查员”和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作用。
提出四条建议
这位负责人说,审计署2014年组织的项目很多是跟踪审计,通过监督关口前移,持续跟踪审计、督促整改,促进及时防范风险和堵塞制度漏洞,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审计工作报告提出四条建议:——针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不到位、各本预算间收支划分不清晰等问题,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建议;——针对简政放权力度不够、法定挂钩事项较多、财政统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决算报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加快建立完善有关制度规定”的建议;——针对税费收缴执法不严格、国债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一定风险的问题,提出“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切实防范各类风险”的建议;——针对预算编制不够规范、重大项目推进较慢、“三公”经费支出不严格、批复和分配财政资金不规范、部分财政资金被骗(套)取等问题,提出“严格预算约束,严肃财经法纪”的建议。
(据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 记者9日从公安部获悉,针对近期境内证券市场出现的异常波动,公安部会同中国证监会进行分析研判,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依法打击证券期货领域违法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