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规划围绕这一总要求,明确了阶段性重点任务。
在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方面,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在促进乡村生态宜居方面,提出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推进农业清洁生产,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在促进乡村乡风文明方面,提出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促进乡村治理有效方面,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在促进乡村生活富裕方面,提出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如在改善农村交通物流设施条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规划设置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5个指标。
规划将村庄划分为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和搬迁撤并类村庄4种不同类型,并明确要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
集聚提升类村庄是指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一般村庄,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突破区;城郊融合类村庄,积极承接城市人口疏解和功能外溢,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另一方面加快推动与城镇水、电、路、信息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进城镇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流动;特色保护类村庄的重点是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与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统一起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类村庄将在保护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适度发展特色旅游业。
搬迁撤并类村庄指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乡村和因国家大型工程项目建设需搬迁的村庄。这类村庄要解决好易地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 (新华)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王秉阳)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国家卫健委正在同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和银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