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9月28日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下称“白皮书”),这是首次由政府部门对外发布的普惠金融白皮书。据了解,国务院2015年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范》),明确提出要强化普惠金融宣传、定期发布普惠金融白皮书。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近五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主要取得的成效包括: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薄弱领域金融可得性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金融扶贫攻坚成效卓著,金融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逐渐改善。
从数据上看或许更直观。白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营业性网点22.76万个,较2013年末增长8.5%,银行业网点乡镇覆盖率达95.99%;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0.74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73.1%;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为30.95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48.2%。
除了服务覆盖面的拓宽和服务客群的下沉,银行还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提供线上信贷服务,促使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银行业也得以持续减费让利,降低普惠金融融资成本。白皮书显示,2017年大中型商业银行对普惠金融客户的全年减费让利总金额约为366.74亿元。
尽管金融科技可以降低普惠金融成本,但也不乏违法、违规金融活动以“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的名头进行包装。
对此,白皮书提出,遏制乱象、防范风险,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底线。“技术进步为普惠金融带来金融服务创新的同时,也伴随着打着普惠金融旗号追逐暴利、从事违法违规活动的乱象,严重侵害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白皮书称,需要认清普惠金融的金融本质和风险属性,还要提升普惠金融领域信贷资产质量,避免出现不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新闻推荐
财经观察全球第二大指数公司富时罗素日前宣布,将A股提升至“次级新兴市场”级别,并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亦即“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