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开门迎客,至今已十年。十年间,许多上市企业借力创业板做大做强。十年间,创业板也有质疑声,比照服务创新创业企业的初心,创业板成绩究竟几何?
“我们的成长得益于创业板”
2012年,利亚德在创业板上市。“那一年,公司营业利润约5900万元;2018年利亚德营业利润超过14亿元。”利亚德董事长李军说,“我们的成长得益于创业板。”李军的话点明了创业板对一批有志于做强的上市企业的支持作用。
深交所数据显示,2009年,创业板没有一家公司年收入超过30亿元或净利润超过5亿元。十年之后,2018年营收超30亿元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有93家,净利润超5亿元的公司有45家。
十年间,创业板公司家数从28家增加到776家,总市值约5.7万亿元。首批28家公司平均收入规模由3.52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5.1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4.43%。
创业板十年“仍需努力”
“并没有感觉创业板有太大的制度优势”、“有时创业板一些制度会让企业束手束脚”……采访中,一些企业负责人如是说。创业板十年,而今“仍需努力”。
难在上市条件包容性不足。十年前,创业板设置了比沪深主板市场更低的上市条件。但在实际操作中,创业板上市门槛远高于纸面上要求的“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等。
难在再融资约束太多。在创业板,如果不是非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公司配股、发行可转债等须满足最近一期末资产负债率高于45%的条件。“这实际上与企业的稳健经营理念并不相符。”李军说,为此,利亚德不得不在一些时段内维持这一相对偏高的负债率。
难在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以首批28家上市企业为例,爱尔眼科、乐普医疗等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成功典型,但也有7家企业2019年中报披露的净利润为负,其中一家名叫金亚科技的企业涉嫌欺诈发行。
创业板来到改革的“十”字路口
十年回首,我们有过欢喜与苦恼;而今迈步,创业板需要一个再出发。
创业板深化改革已成为业内外的共同期盼。
怎样试点注册制备受关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创业板要坚定不移地推行注册制,在IPO标准设置上服从创业板市场定位。
再融资制度如何优化?欣旺达董事长王威等多位企业负责人建议,创业板定增投资者人数可放宽至10名或更多;上市公司发行证券要求45%负债率的限制可以放开等。
站在十周年节点,我们期待创业板继续坚持服务创新创业企业的初心,小心论证、大胆改革,与其他板块一起,共同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资本市场之路。
新闻推荐
收益缩水 流动性变差 外部竞争激烈 互联网宝宝规模连降四个季度
随着互联网宝宝收益的持续缩水,其规模在三季度再次环比下降3.41%,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下降,同比下降近两成,流动性变差、外部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