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间的指针滑向教育、科技、城市建设程度较高的现在,妄自菲薄的“劣根性”情结仍不时通过厕所话题触动我们,陈平原教授在其文章《厕所文化》中提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包括公德心、科技水平、生活习俗、审美趣味等,在厕所里暴露无遗。”言外之意,“厕所文明”远非清洁、方便这么简单。
硬件设施上的“超英赶美”,和“软件”提升上的后继乏力,仍然对照鲜明。
于是,当厕所超脱于基本的“排泄”功能后,后厕所”时代的新命题就在欣然招手了。
厕所BBS、如厕标语、残障关怀、男女平等……总之,在这个窗口里,厕所的状况反映了全社会整体的公益水平。
厕所滞后效应:被逼出来的“素质差”?
至少在前几年,谈起逛街,人人都会提到一个共同的难言之隐—— —找厕所。
“一般情况都不敢去逛不熟的地方,如果要去,出发前一定是要先把‘内存\’清干净……”这是公厕供应不足情况下,经常听到的无奈的声音。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为什么公厕建设赶不上趟?虽然也有“豪华公厕”不时亮相,但这种凤毛麟角弥补的面子,是以更大范围的公厕投入欠账为代价的。
有了公厕,情况就好转了吗?好像不是这样。
很多公厕遵循“朝九晚五”,到了点就锁门,可是路人的排泄需求可不是卡点来的,解决内急的渠道只好退而求其次。路边 、草丛 、公园偏僻的角落,随时成为可选的场所。
一边要求“不得随地大小便”,一边却厕所门紧闭。人们无所适从。
还有一种可能,当一个人在公共场所内急时,只是因为身上没带钱,而被厕所管理人员拒之门外。这种痛楚和羞辱感,肯定不是某个人的。
近年来,国家已明令禁止公共场所厕所收费,但有些处所仍然顽固不改。导致公厕的公益性没有了踪迹。
因此,说随地大小便的中国人素质差,这实在是委屈人,这明显是外在的缺失造成的。
想想这种习惯的始作俑者,这种说法明显偏激。
公共卫生标准延伸:苍蝇标准”的背后
日前,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发布《北京市主要行业公厕管理服务工作标准》。标准明确,公厕废弃物停滞时间不超过30分钟,苍蝇不超过2只。
其中,关于禁超“2只苍蝇”的标准引发社会热议。有市民认为,苍蝇流动性大 、繁殖快,很难这么量化地衡量达标标准。
对此,市政市容委环境处处长谢国民表示,标准是由专业部门拿出的方案,苍蝇不得超过2只是延续此前的标准确定的。
无独有偶,除了北京规定每间公厕的苍蝇数量不得超过两只,南昌也规定不超过3只,南京则要求不超过5只,三亚要求无苍蝇……“几只苍蝇”的标准,看似是一个无厘头的争议,但是反映了一种“法之必行”的可能性考量不到位。
时下,很多规制条文看似把管理细化了 、但是政策的执行力和权威性的实现,却是注定“打水漂”。其严肃性值得质疑。
5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数苍蝇”式规定不出为好,方便实用 、整洁卫生无臭味,是人们一直追求的公厕卫生,问题是相关管理规定是否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北京 、三亚等地环卫负责人也承认,实际过程中并不好操作,更不会“派专人数苍蝇”。
“反比定律”:人越没文化厕所就越有“文化”
食文化 、酒文化 、茶文化……厕所呢?是不是在文化限制里天然的“不入流”?不过,在一切皆有可能的现在,事情发生了变化。
2007年8月26日,第七届香港家私及家居潮流博览会开幕,香港厕所协会在馆内特设《厕文化森林》展览专区,展览30多件古今中外厕所。使人们透过厕所背后了解不同国度的文化。
这是厕所文化过早的被商品社会所开掘出来。其实,厕所文化现在的内涵显然丰富了不少。
在狭义上,它一般指在厕所里的不文明创作,是搞笑 、低俗恶搞的文化现象;在广义上,则涉及厕所的建设 、利用和文明宣传等等。
“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手纸请入篓”、“来时匆匆,去时冲冲”、“贴近文明,靠近方便”……这些标语,对我们来说,最熟悉不过了。
而这些标语,成了中国厕所内一道独有的“文化景观”。这背后透露出了什么信息呢?值得每一个人思忖一番。
有评论认为,厕所是生活与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不注意厕所环境卫生的国家,没有文化和将来。目前,很多高校厕所内,都存在着让人触目惊心的“涂鸦”之作,除了淫秽话语,还有不少黄色漫画,内容格调低下,不堪入目。
在很多人看来,人越没文化,厕所越有‘文化’”这句话,用在这里最恰当不过。
当然,厕所文化的延伸还有更具“挑战性”的,台湾高雄有家主题餐厅用形似尿盆的容器盛放食物,甚至有类似大便形状的冰淇淋供应。就餐者安坐抽水马桶上,津津有味地咀嚼盛在容器里的美味佳肴。
可能,对这些稀奇古怪的举动过多解读毫无必要,不过,社会对这些现象的回馈则明显有“厕所文化”焦虑的迹象。
在人的起点上:男女平等,从厕所开始
今年三八妇女节期间,有网友借机建议“增加闹市区 、超市的女厕蹲位。”看到这个建议,让当时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们感同身受。
这个建议,很容易勾起对一种场景的想象—— 在大商场 、肯德基 、麦当劳的厕所前,那些门口排着长队的,往往是女厕所。
对于增加厕位,有人认为,这不仅是男女平等的问题。“女生上厕所排长队 、忍尿,不但损害女性新陈代谢 、肾功能及排泌系统,更严重的,会让一些女生在自我认同与心理健康上自动以为女性身体就是麻烦和负累,因此习惯性地压抑 、掩饰与否定身体,甚至认为公众地方是与女人无关的男人世界。”可见,厕所的建设首先考虑的是人性的关怀。
前段时间,厦门市规划局制定规定,新建公厕时将按一定比例增加无性别公厕项目。不少家长带年幼的孩子如厕时,因为孩子和自己性别不同,自己和旁人都难免有些尴尬。而无性别公厕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在人性化上,公厕建设修订标准 、厕所布局也都有调整的空间。据了解,2006年,北京就已实现了“行人可在5至10分钟内找到厕所”的公厕规划布局。
此外,景观厕所 、移动厕所 、环保厕所……如此这般,都是“人性”文章的应时之作。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