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通信系统总体设计人员王瑞军1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新特点,科技人员在测控通信系统原有技术基础上积极开拓创新,取得了多项科研创新成果,其中最主要的创新点包括设计新的工作模式 、开发有限测控通信资源潜力及融合利用多种测控手段。
—— —设计了陆 、海 、天基密切协同的测控通信工作模式。
“天链一号”01、02两颗中继卫星将与多个陆 、海基测控站组成的陆 、海 、天基测控通信网一起完成对飞船和目标飞行器的测控通信任务。为确保天 、地基测控通信系统协同高效工作,建立了新的天 、地基测控系统协同工作机制,在天 、地基资源的综合分配和优化使用,飞控中心飞控策略的安排等方面都设计了新的工作模式。
—— —利用有限测控通信资源实现在两天时间内通过多次轨道控制完成飞船的远距离导引任务。
在飞船飞行的前28圈中,测控通信系统完成了对飞船的5次精确轨道控制,每次控制仅间隔3到5圈。在方案设计阶段,测控通信系统对有限资源进行了最优化配置,对测控设备执行任务的潜力进行了深入挖掘,确保远距离导引任务的完成。
—— —综合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统一测控系统 、中继卫星等多种手段融合处理,确保空间环境异常情况下远距离导引精度指标要求。完成远距离导引任务,关键在导引精度,为此,设计了利用统一测控系统 、中继卫星系统等手段融合的处理方案,全面保证了导引精度水平。
北京飞控中心精控妙测神舟九号减少一次变轨
由于科技人员的精测妙控,神舟九号飞船在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前原定实施5次变轨,实际只实施4次就被准确导引至天宫一号后下方52公里处的交会对接入口。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研究员唐歌实介绍,中心通过精密定轨和精确的轨控效果标定,研究分析认为第5圈和第19圈轨道控制将对轨道面产生一个固定偏差,因此可以利用这个偏差,来替代第13圈的轨道面修正,从而取消原来设计的轨道面修正控制,将原来设计的5次变轨减为4次,在简化飞行控制操作的同时,也提高了航天员和飞行控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远距离导引段变轨控制,是实施交会对接任务的关键步骤之一。”唐歌实介绍说,由于变轨控制频繁 、时间间隔短 、空间环境复杂等因素,对短弧段定轨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采用高精度动力学模型和多种数据源融合的短弧段定轨方法,有效提高了测定轨精度。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北京三里屯(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