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王建
他钟爱着自己职业,家与学校是他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他的日历中没有“节假日”“双休日”,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他就是仁和区大河中学先进教师张玉海。
“1991年毕业,刚从华中师范大学出来那会儿,我还是个年轻小伙子,有着一股冲劲。”张玉海对笔者说:“由于缺乏工作经验,一开始我对学生采取的是大学教法。”在执教过程中,张玉海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中学生,自己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费劲。“那个时候,我都有想放弃当老师的想法了。”张玉海说。
这时,学校将他送到北京师范大学进修,进修期间,他找到了自己与其他优秀老师的差距。于是,他暗下决心,要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2003年9月,张玉海调入仁和区大河中学,担任文科特重班的政治教学工作。多年来,他每天到校最早、离校最晚;节假日,他一刻也没闲着,总是忙着钻研新的教学方法,编写切合实际的教案,落实教学内容。
除了认真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外,张玉海还积极带头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有文科特色的教学模式。他将早上7点15分开始的目标记忆与课堂练习相结合,并配合学校整体知识记忆规定改革,在课堂上把讲课时间缩减到15分钟,留给学生10分钟记忆、10分钟练习,剩下5分钟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方法,张玉海将所讲授的知识有效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同时,他还进行跟踪教学,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课外,张玉海还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进行研究性学习。“现在,每个暑假我都会让学生们去做‘课题调查\’。”张玉海说,“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们感受社会实践过程中的乐趣,还能锻炼他们动手与思考的能力。”2009年,张玉海所辅导的高2010级6班毛建莲、志宏二位同学撰写的课外研究性学习成果《俚濮彝族文化考证研究》论文参加四川省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二等奖。
新闻推荐
本报讯(高爱香陈萍报道)日前,川煤集团攀煤公司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签订了“井下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技术研究”“矿井防尘供水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智能化安全生产移动办公系统研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