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过除夕,唯有那夜最难忘。常常吃饺子,只有那顿觉最香,至今难以忘怀,记忆犹新。
1991年春节前夕,年轻的心中涌动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壮怀激烈,我背着绿色的行囊走进了河南省某部绿色的军营。第一年过年不能回家,原以为会有些冷清,有些失落,没想到除夕夜里,在绿色的军营中我却融入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包饺子是除夕夜的重头戏,炊事班把准备好的满满两大锅饺子馅抬进了餐厅,战友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和面,有人负责擀皮,有人负责包饺子,饭桌擦干净后被当做了案板。几十人一起忙碌,那场面蔚为壮观。
“正月里来是新年呀,家家户户忙过年呀……”这边东北籍老战士陈亮一边擀着饺子皮,一边哼起了《小拜年》,那边立马就有一位精通二人转的军嫂对上词儿了:“家家户户团圆日呀,我给乡亲拜大年啦!”这边一排长卢刚的媳妇是位中学教师,她随口说出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那边卢刚很快对出下联:春满乾坤福满门。有人开玩笑:“看人家小两口儿,妇唱夫随,多让人羡慕啊!”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这边饺子皮擀成了方块,那边一不小心把饺子包成了馄饨,又引出一串串笑声。那份融融暖意,宛如亲切和美的一家人。
没多久,满满几桌子奇形怪状的饺子包好了。春节联欢晚会快开始了,大家欢笑着聚集到俱乐部电视房,直到这时,战友们才注意到,连长不见了。老兵们说,连长早就去替新战士站岗去了。
在往哨所送饺子时,我看见连长正身背钢枪、笔挺地站在岗位上,他目不转睛、认真警惕地盯着远处,宛如一座雕像。看到我们来给他送饺子,他高兴地和我们拉长说短,并提前给我们祝福拜年,然后便催着我们抓紧回去看晚会。
夜深了,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远处村庄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宣告了辞旧迎新时刻的到来。战友们迫不及待地飞奔下楼到操场上生起了火堆,红彤彤,金灿灿,映红了大家兴奋的笑脸,微风拂过,火星四溅,如鸢起舞,如凤涅槃,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战友们、军嫂们、孩子们围起一圈,做游戏,放鞭炮,放烟花,欢声笑语驱走了冬夜的严寒。
一个新战友悄悄地问一位军嫂:“嫂子,你和排长见上一面多不容易,从你来后没见过你俩说话却光帮着大家忙活了。”嫂子操着一口浓重的河南口音回答:“在这军营里,俺们老刘不容易,你们离家千里来这里当兵也不容易,嫁给他时俺就说了‘你在哪,哪就是家,跟你在一起,在哪都中\’,你们是他的战友,也是俺的家里人。能给你们包回饺子,能和你们一起吃顿饺子,这个年就算过好了。”
饺子下锅,沸腾的锅里滚动着沉甸甸的喜悦,氤氲的蒸汽烘托出辞旧迎新的欢乐氛围。饺子出锅,装盘间洋溢着过节的喜庆,入口时化不开浓浓的幸福。那个除夕夜,虽然是我第一次远离家乡、第一次在外过年,但没有想家念家。饱满浓香的饺子,象征着团圆、寄托着牵挂,牵起了两个家,千里之外的家在心里,而和战友们住在另一个家里,也是分外的温暖和幸福。
新闻推荐
刘谦最新一条微博写道,“今年春晚是我最满意、最用心的一次表演了。”春晚总导演哈文予以转发并回复,“元宵的节目是啥呢?”这意味着,刘谦将会在元宵晚会登场,并未如传言般被央视封杀。刘谦在春晚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