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武汉晚报》2月24日报道,继去年北京对“奥数”痛下措施整顿后,近日,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将“奥数”与入学挂钩的,要严肃追究校长责任。而记者就教育部的禁令向家长调查,10位家长都表示对这一禁令很支持,但仅一位家长认为可行,其余家长都认为短期内难以实行。
“奥数”本身是个好东西,但全世界只有在中国“奥数”才变了味,成了升学的铺路石,并引发培训无序、升学走偏门、孩子不堪重负等一系列怪状。因此,教育部及地方教育管理机构,屡屡出招防止“奥数”和义务教育具有“亲密关系”。
可是,此番教育部副部长的表态,却被众多家长认为是不可行的,原因何在?其实,早在10年前教育部就下发过类似文件,可“奥数热”并未得到遏制,其证书反而逐渐成为小升初的“证书之王”。多年来的事实证明,在教育公平的问题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可行的。
学“奥数”,是为了上一所好学校。只要还有好学校、一般学校、差学校的显著区别,哪个家长、孩子愿意选择差学校?几年前,北京整治“奥数热”,当地一小学老师告诉孩子们:“奥数”要继续上,谁信政府谁就考不上好学校。据媒体报道称,北京1998年、1999年取消“奥数”,2003年、2004年又取消过一次,可是各校都偷着考试,听话不学“奥数”的孩子都倒霉了。如今对于教育部副部长再度发话,家长、孩子恐怕只会跟着升学的指挥棒走,而不会相信那些遥远的大道理。
教育管理机构不能恨学校不执行禁令、怪家长不听劝,事实上,校际差别决定了择校的存在,择校决定了选拔的不可或缺,选拔决定了学校、家长、孩子的方向。教育管理机构封杀“奥数”,那么以什么来决定升学的具体操作?如果以课业成绩,那么会造成“读死书”;如果以社会实践,那么会涌出“造假风”;如果以体育、文艺作标杆,那么又会形成新的“奥数”现象……
家长是很明白这一点的,新闻中,许多家长表示,如果进入名校靠“拼钱”、“拼爹”,那还不如靠“奥数”,至少“奥数”是相对公正和客观的手段。显然,不是家长爱“奥数”,深爱孩子而不得不“爱”“奥数”的他们,只是更恨择校费、择校纸条,以及恨形成择校风的不公平的教育土壤。
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很清楚,封杀“奥数”并不能换来升学的公平,而教育的公平却可以使得无序的“奥数热”自然降温退烧,甚至,很多教育方面的沉疴,都可以从以上这个逻辑关系中找到答案。那么,教育管理部门该做的,当然就是对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缩少而不是继续加大学校之间的差距,使更多的学校在各方面追上名校、重点校、示范校,最终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的升学问题,不再成为家长之累、社会之痛。
(据红网)
新闻推荐
3月1日公布的“国五条”被称为最犀利的楼市调控细则。该细则会否让楼市“速冻”?调控又如何避免伤及无辜?20%交易税,打“七寸”能否不伤及无辜?个人售房征20%交易税,是“国五条”细则中最受关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