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童
据新华视点报道,中国人公共假期每年已有115天,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2年,中国以近30亿人次的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超过8000万人次,居全球第三,对世界旅游市场贡献率超过7%。一年休假115天,你够了吗?
左一个“年休假115天”,右一个“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听罢这“令人振奋”的消息,着实让一些国人扬眉吐气、心情愉悦。但喜讯甫出,有位北京的哥马上疑惑自己“算不算中国人”了。他的大实话是,“的哥节假日干与不干,一天都得交几百块。这能算节假日么?”
显而易见,岂止的哥们对全年115天的休假感到惊讶,放眼社会各行各业,真正能够惬意享受这一“中等发达”休假待遇的,大约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公职公务人员了。这就很难不让普罗大众吐槽幽怨:谈住房了说“平均面积”,讲薪水了道“平均工资”,而到了宣传国人休假天数的时候,咋就偏偏不提“平均”一词了呢?
“平均休假”肯定不是无法统计,而是这么一算的话,非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迅速要化为泡影,诸如公民休假权的不平等,劳动监管执法的不到位等等“棘手”难题,便将“放出”笼子、“放大”矛盾,让有关方面汗颜不止还是小事,给社会和谐造成“负面影响”就不可小觑了。可问题是,对国人的“平均休假”讳莫如深,或者避而不谈,这“中等发达”的天大喜讯,却照样还是一袭“皇帝新装”罢了。
热捧“中等发达”,冷观“平均休假”,看起来似乎是某些部门和人士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的习惯使然。但细细一想,这何尝不是“千军万马争考公务员”、“死也要死在编制里”的又一催化剂呢?你瞧瞧,只要入了这一“行”,进了这一“圈”,暂且不谈别的,自己的休假待遇和水平,就立刻能够高质量地跃入“中等发达”的行列里。如此实实在在的好处与诱惑,当然让人向往不已、追求不止了。
说“平均休假”比“中等发达”更靠谱,还因为公民休假权的真实反映与体现,其实也与人才合理流动、经济顺畅发展等诸多方面息息相关。一个有名无实且成公开秘密的“中等发达”,只会激发许多人削尖了脑袋要往“编制里”钻;而只有当全体国民的休假权益都相差无几时,某些公务机关里面的人才“集中积压”和“过度消费”现象,才有可能找到逐渐消失的“解药”。
少一些“中等发达”的夸大自喜,多一点“全民受益”的务实思考。这不单单是公民休假天数准确与否的争议,要说也是一些管理者的执政理念,有没有深得民心的问题。
(据中国青年网)
新闻推荐
2013年1月18日,因为无法调和的“洗浴中心”,赵本山带着小品《中奖了》和一班弟子,彻底退出春晚,一个时代在意料之中悄然落幕。赵本山和“春晚”花了22年时间,用21部小品回答了宋丹丹在《钟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