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消费者似乎都有这样的经历:某天,突然收到一条“您已成功定制XX业务,月功能费5元……”的短信,拨打运营商客服热线查询,5元话费已然不翼而飞,而这名消费者却对该项业务一无所知。
“2010年办过一次中国联通96元套餐,过了一阵去查话费单,发现多了一项SP炫铃业务,每月3元。”在外地工作回石家庄探亲的马晨说,“话费打了水漂,一点儿不知道,也没见短信通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开通根本不需要的业务。”供职于北京一家民营企业的郜女士被中国移动私自开通过“彩铃”业务。她说,嫌麻烦就没去投诉,只是拨打客服电话取消了这些业务。
石家庄市工商局网络和交通市场监督管理分局负责通讯和互联网市场监管的王辉说,每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后一两个月,都能接到300多起这样的投诉。一些服务提供商(SP)与电信服务运营商联手,通过向消费者群发短信,采取“无异议即默认”方式强制消费,部分手机还预置了服务软件或误导性快捷键,消费者一旦触碰,就会启动增值业务,产生费用,严重损害消费者自主选择权。
新闻推荐
《新编辑部的故事》之所以备受期待,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当年担任老版总策划的郑晓龙亲执导筒。从早期的《渴望》《北京人在纽约》开始,到不久前的《金婚》《贫嘴张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