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禽流感是否发生了人传人?为何重症病例以老年男性城市居民为主? 受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邀请,世界卫生组织召集流感流行病学、病毒学、临床等领域国际专家与中方专家共同组成联合考察组,近日对中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形势进行考察评估,并完成了一份考察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18日公布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联合考察组考察报告》指出,H7N9疫情目前仍存在一些重要不确定因素,活禽养殖场很可能是传染源。同时,报告还向中国政府提出了开展并加强人和动物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等7条纲领性建议。
关注点 传染源
活禽养殖场很可能是H7N9传染源所在
报告称,在上海H7N9禽流感患者周围的活禽市场发现了H7N9病毒,大量病例都有活禽或活禽市场的接触史,上海关闭活禽市场后人感染病例数明显下降。这些情况都提示,活禽暴露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关键风险因素。
报告称,虽然目前活禽养殖场还没有发现该病毒,但它们很有可能是传染源之所在,病毒随后在活禽市场不断扩大,最后导致人感染。虽然目前处于调查早期阶段,数据有限,但看来由于省际及省内活禽贸易,H7N9禽流感病毒将继续存在。如果禽类的感染得不到控制,该病毒有可能会传到中国其他省份,导致人畜共患的威胁加大,从而提高了此次暴发演变为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
关注点 人传人
仍存不确定因素,人际传播可能性比已知禽流感病毒都高
报告称,尚不清楚为何重症病例以老年男性城市居民为主,这可能与他们的行为因素有关,或者和季节性流感一样,H7N9禽流感病毒也可能导致了大量未监测到的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尽管不明原因肺炎监测为常规开展,但仍无法排除这些感染已发生了一段时间的可能性;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发生了人传人;未监测到的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的存在规模不清楚,并有可能影响对病死率的估计。尽管已制定检测策略并确定多种检测方法,但是某些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可能没有被检测到。
报告称,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是由H7的HA基因、N9的NA基因以及甲型H9N2病毒的6个内部基因片段组成的重配病毒。虽然各基因片段分别与近期东亚地区流行的禽流感病毒相近,但这种基因组成之前从未在禽、人或其他动物中发现过。
报告还指出,H7N9禽流感病毒变得可以在人际间传播的可能性比任何其他已知禽流感病毒都高。该病毒已导致一些人出现严重疾病,包括死亡;该病毒看起来不会导致禽类患病(虽然将来它也可能会变得具有高致病性),因而可在禽间“隐形”传播;与任何其他已知的禽流感病毒相比,该病毒在更短的时间内导致了更多的人感染;一些H7N9禽流感病毒出现基因改变,说明这些病毒发生了适应性变化,从而比其他禽流感病毒更容易感染人类。
关注点 防治监测
7条纲领性建议,提高卫生安全风险和突发事件应急水平
报告同时还向中国政府提出了开展并加强人和动物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等7条纲领性建议:
开展更密集、目标更明确的专项调查,确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来源,从而采取紧急行动以防止病毒继续传播;
和许多其他禽流感病毒一样,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例数可能会在夏天有所下降,但仍应对H7N9禽流感病毒保持高度警戒、防范和应对,因为这种病毒的风险严重且仍有许多基础信息尚未得知;
继续在中国所有省份开展并加强人和动物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及时发现病毒是否发生更大范围的传播,是否更容易感染人或发生有效人传人等变化;
确保卫生、农业和林业部门之间能频繁互享信息,保持密切而及时的沟通,并酌情协调开展联合调查和研究,因为这一疾病威胁需要所有部门的共同努力应对;
继续与世卫组织和国际伙伴开展高级别科学合作,沟通并分享基因序列数据和毒株,因为H7N9禽流感的威胁也是国际社会共同的风险和挑战;
鼓励并加强科学和流行病学研究,以填补关键知识领域的空白;继续开展应急准备规划以及其他加强《国际卫生条例》核心能力的工作,提高卫生安全风险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水平。
综合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新闻推荐
电视剧《乱世三义》图书近日推出,这是泰斗级编剧俞智先在古稀之年完成的又一精品力作。俞智先耗时三年,将自己富有历史文化蕴藉的笔墨字字珠玑地打捞起尘封多年的家族记忆,将草根阶层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