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音乐真人秀节目在各大卫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中国最强音》和《中国梦之声》正在“酣战”,7月,《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又将开播。这些节目的主旨多是从民间挖掘在音乐方面有才能的“未来之星”,但观众却发现已经小有名气的成熟歌手也来参加这些节目,和普通人“抢食”,借电视节目的高收视率希冀谋求关注度。然而,在节目播出当时,已成名歌手“回炉”参加比赛或许会引来话题,但“可持续性”不强,一般情况下他们也不可能走进决赛,对未来他们的星途作用不大。
【现象】 歌手借节目找“存在感”电视台借“熟脸”制造话题
近日,在湖南卫视的《中国最强音》中,许多观众发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比如歌手阿兰、台湾星光大道冠军李佳薇等。实际上“最强音”和《我是歌手》这类节目不同,《我是歌手》的参与者全是已出道的专业歌手,而“最强音”却是定位为以普通人参与的音乐真人秀节目。
为什么专业的歌手纷纷前来“回炉”,和普通人站到一个起点进行“PK”?其本质原因还是音乐大环境不甚乐观,诸多歌手开始试图在发行唱片、举办个唱等传统模式之外寻找新的出口。阿兰所在的乐华唱片公司的宣传人员告诉记者,阿兰参加“最强音”是公司安排的,因为阿兰今年将要发片,希望通过参加节目让更多的人注意到她。而李佳薇的唱片公司也表示,参加这个节目是想借此开拓大陆市场。
《中国梦之声》中,已小有名气的“逃跑计划”乐队主唱毛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好声音”“最强音”都曾以不同的形式与其接触,而参加《中国梦之声》是因为剧组答应了他不签合同,并带乐队演绎自己作品的要求。毛川表示自己并非以娱乐为目的,而是希望摇滚乐可以有更大的舞台。
另一方面,电视台也不排斥这样的“回炉”歌手参与真人秀节目,甚至有不少这样的歌手,就是节目组自己邀请来的。因为在节目启动阶段,有成名歌手来参加,会为节目制造一些话题。某节目的资深编导刘先生就表示:“节目首先需要关注度,而打造偶像成了次要因素,那就不如先找几个成名选手来帮忙。”《中国梦之声》总导演王磊卿也表示,“我觉得现在很多已经出道了的歌手再回来参加各种唱歌比赛很正常,在外国也有这种歌手回炉的情况。如果这个歌手不是大红大紫,又处在寂静期,出来争取新的机会很正常。《中国梦之声》对每个人来说都有奋斗的机会,人人都可以来争当最后的偶像”。
而“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也表示,有成名歌手来参加比赛使得音乐这个在中国比较边缘的产业和主流传播平台发生了联系,“很多成名歌手,其实只是在音乐圈和媒体圈有名,他们也多了次宣传的机会”。
【效果】 专业歌手“比不过”业余歌手
但就记者观察,虽然参与音乐真人秀的专业歌手不少,但往往还是不能走到最后。“最强音”有差不多10位专业歌手参加,但最终进入12强的只有黄夕倍等三位,这三位对观众来说也相对陌生。
阿兰、熊汝霖、刘文杰未能入12强,而李佳薇选择了主动退赛,主要是因为不愿和电视台签约。同时,在节目中,评委也不太青睐这种专业歌手,郑钧就表示过这类歌手已经很“成熟”,没有太多的成长空间。也是因为这些原因,熊汝霖等人也被“最强音”淘汰。而阿兰等歌手虽然想借参加节目被更多人关注,但因为过早淘汰,对其唱歌事业帮助并不大,据其唱片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她的商演价格、商演数量在参赛前后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
相关链接
《好声音》辟谣:尚未接触台湾歌手
除了已在播的“最强音”和“梦之声”中有专业歌手参加外,还未开播的第二季《中国好声音》也被传将有姚贝娜、曹轩宾、林育群、萧煌奇、李圣杰等专业歌手加盟。对于传闻,“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表示:“我们还未确定任何名单,有些人我们有过接触,至于那些台湾歌手,我们都没有接触过。”
如何寻找真人秀选手?
从事过几届真人秀节目海选工作的胡先生告诉记者,一般音乐真人秀节目选人有两个渠道,一个是编导挖人:比如说节目编导通过相熟的地方台编导、地方广播的VJ、当地酒吧寻找好苗子,也会在以前节目的名单中搜索遗珠。另一个渠道就是音乐公司推荐。还有合作媒体和赞助商也有相应的推荐权利。
据《新京报》
新闻推荐
@逍鹏-:一男生,生性腼腆。向女孩表白,用纸条写上: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纸条回来后写着(520+1314)×10,此男生欣喜若狂。同桌冷冷地说道:“呆子,计算结果是18340(一把扇死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