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广场(上)记者参观校园展馆(下)
走进南昌工学院,九曲桥、春和桥、景明桥……一座座精致的桥梁令人记忆深刻,它们传递着江南水乡的美景,又仿佛诉说着南昌工学院历经曲折终迎来春和景明。在短短三天的“中国西部媒体南昌行”采风活动中,英雄城南昌的美丽与活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矗立在红土地上的金桥——南昌工学院让与会者为之赞叹。
用爱为学子搭建连心桥
5月15日,采风团的记者们冒着倾盆大雨走进了南昌工学院。
波光粼粼的“天鹅湖”、郁郁葱葱的小树林、别具韵味的拱桥……校园内的一派江南水景令人心旷神怡。走在校园里,记者看到最多的是穿着各种民族服装的学生,勾勒出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线。
该校招办主任刘果向记者介绍,截至去年学校已培养近6万名毕业生。学校现有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51个少数民族的学子13000余人,占学生总量的66%,其中甘肃籍学生600多名,为第二大生源省份。
据介绍,为了将民族教育这座“立交桥”搭建好,该校对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其模式采取教学编小班、管理编大班的方式,实行分层级教学,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普通话和英语摸底考察,使每一个少数民族学生都能听懂、学好、成才。
据了解,为了服务学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每年在引进师资时,都注意面向全国引进少数民族教师。
“在这里除了收获知识,最值得我珍惜的是校园里家庭般的温暖和同学间的情义。”记者采访时,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纷纷发出如此感慨。
素质教育 培养高技能少数民族人才
据介绍,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投入4000余万元建设了机械、电子、建工、信息等实训场所,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并开设了就业、创业、创新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
学校充分利用高职学校的优势,定期组织学生进实训基地见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产工艺的基本程序和基础操作方法,强化学生的职业感,并对一些有特长的学生重点培养。
此外,学校率先提出基于C3-CDIO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专业对接职业,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标准,试行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办学,用来自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引导教学过程,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分层分类教学,培养具有自信、沟通、合作特质,岗位能力强的卓越实践型人才,学校因此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我认为知识可以通过课本学,通过网络学,但能力更需要从实践中培养。”瑶族学生盘启敏告诉记者,除了校内的实验室外,他还参加了学校的校企合作班,直接到企业的工作岗位上学习。
十年来,该校先后为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数百所部属、省属本科院校培养合格预科生近3万名,还为中西部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技术型人才。
“在这里,我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在这里,我每天都过得很充实。”阿斯耶是一位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姑娘,由于能歌善舞,她走进了学院团委的民族歌舞团。记者了解到,这支歌舞团包括新疆歌舞队、藏族歌舞队、民族器乐队等多支演出队伍,数百名有艺术特长的同学参与其中。
采风当日,正值该校举办一年一度的“民族文化艺术节”。看着校园内身着五彩缤纷少数民族服装的学生们,尽情地展示着本民族的文化,其乐融融,不少记者情不自禁地参与其中。
记者了解到,南昌工学院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配置了一系列生活基础设施。“考虑有清真饮食需求同学的情况,学校兴建了67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0余名学生就餐的高标准清真食堂。”据南昌工学院相关领导介绍,学校还为少数民族学生建有专门的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和沐浴场所。
每年数百万元助学生完成学业
南昌工学院每年都会拿出数百余万元,通过实施“奖、助、贷、补、减”等助学政策,帮助学生解决学费问题。
据悉,学校每年编制招生计划时,将1/3的计划投向西部十省一市民族地区,对所有少数民族学生学费予以优惠。
除了学校的助学资助外,学校还给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工作岗位。“在学校餐厅当服务员,不仅一个月不用交饭钱,还能挣300元,减轻了家庭的负担。这个工作学生都愿意干,还要竞争上岗呢。”采访中,一位学生对记者说。
身处这个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校园,参观该校校史陈列室,记者不由得感叹:南昌工学院从非学历教育到学历教育,从专科到本科教育,一座座奖杯,一张张奖状,一本本证书……无不凝聚着南工人“坚忍,包容,创新”的南工精神。不断奋进的南昌工学院为学子的未来绘就了一座美丽的彩虹桥。
文/图 本报记者 黄芃 鱼小刚
■学校简介
南昌工学院原名赣江大学,1988年创办时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所民办全日制高等院校;1998年,更名为赣江专修学院;2003年,学校更名为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并先后被教育部选定为“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2011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专升本,在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成立南昌工学院;2003年11月,南昌工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华东地区唯一的“全国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并开始承担为西部地区培养少数民族高级专门人才的光荣任务。
25年来,学校办学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多次荣获“江西省优秀学院”、“办学先进集体 ”、“先进助学单位”等殊荣;2009年,学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2年,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联合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
■招生计划
近两年甘肃籍考生:2011级甘肃籍学生本科加专科为:332人,2012级甘肃籍学生本科加专科为:797人。
我校2013年在甘肃投放计划:本科34名,本科预科174名,专科180名,专科预科150名。
新闻推荐
距离高考不到两周时,18岁的小吴不曾想过,“围观”也会被城管痛打。5月25日,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他拍摄城管粗暴执法,结果遭到城管的围殴致伤。5月29日,涉事城管已被停职。但目前,小吴已确...